
OpenMind 开源全球首个“AI 原生”机器人系统 OM1 Beta,原生支持宇树 G1 / Go2 等产品
2025 年 9 月 21 日,OpenMind 推出全球首个“AI 原生”开源机器人系统 OM1 Beta,已在 GitHub 开源。该系统“硬件中立”,支持多硬件、模型与机器人产品,集成自主导航等功能,还提供前端界面。##OpenMind开源机器人系统##
2025 年 9 月 21 日,OpenMind 推出全球首个“AI 原生”开源机器人系统 OM1 Beta,已在 GitHub 开源。该系统“硬件中立”,支持多硬件、模型与机器人产品,集成自主导航等功能,还提供前端界面。##OpenMind开源机器人系统##
全国首位机器人博士生“学霸01”在上海戏剧学院完成报到,由上海理工大学李清都教授团队打造,将接受艺术与科技双导师指导。这一创新项目标志着艺科融合进入新阶段。#机器人博士生# #艺科共育#
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建设取得新进展,已发布30项AI国家标准,正在制定84项。今年新发布10项国家标准,立项48项技术文件,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人工智能##国家标准#
媒体 DigiTimes 昨日(9 月 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苹果公司正加速推进其供应链的自动化转型,将“具备自动化机器人技术”作为供应商获得制造合同的先决条件。
特斯拉在美国劳动节假期发布了第四版“宏图计划”,强调其 Optimus 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潜力,并在一段宣传视频中首次展示了 Cyber SUV 模型。
MIT研发蜂型机器人,振翅频率高达每秒400次,未来可用于人工授粉,甚至在火星上种植作物。机器人小巧轻便,能携带两倍于自身重量的物体。研究团队预计还需20-30年才能成熟应用。#科技前沿# #机器人技术#
越疆宣布已建成行业最大的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是首家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的协作机器人企业,以“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模式,使关键部件的装配精度达到 ±0.01mm,产品 CPK 值稳定高于 1.34,一致性远超人工标准,偏差率降低 8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遭遇内涝,国家应急救援队首次启用排水机器人参与抢险,每小时排水量达1000立方米,大幅提升救援效率。现场还有“龙吸水”排水车、5G指挥方舱等高科技装备助力。##抗洪科技##
@央视财经 今天(8 月 16 日)发布微博,介绍了人形机器人首次演奏曾侯乙编钟,通过精密算法控制敲击力度与位置,精准还原了编钟的双音特质,实现了对脆弱文物的“无损演奏”。
英伟达在SIGGRAPH大会上发布Cosmos系列AI模型,包括70亿参数的Cosmos Reason,赋予机器人推理能力。同时推出神经重建库和更新工具包,加速机器人开发。#AI机器人##英伟达#
与此前需要大量机器人轨迹训练的 VLA 模型不同,GR-3 通过少量的人类数据即可实现高效微调,从而快速且低成本地迁移至新任务,以及认识新物体。
苹果公司于本周三发布《Humanoid Policy ~ Human Policy》研究论文,直指传统训练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扩展且成本效益高的新方案,称为“PH2D”(Physical Human-Humanoid Data)。
美国加州新开一家机器人餐厅,采用ABB IRB 360 FlexPicker和YuMi双臂机器人协同工作,仅需27秒即可完成汉堡制作。系统还能实时追踪食材库存,提升效率。调查显示多数酒店从业者欢迎机器人技术。#机器人餐厅# #快餐革命#
大黄蜂在机器人形态下高约38.1 厘米,可响应48条语音指令,同时也能通过蓝牙连接乐森的App进行操控。该应用内置一套简化的模块化编程语言,让用户可以创建长篇动画序列。
由中船海神公司与云深处科技公司联合自主研制的全球首款“急救(转运)机器人”在京正式亮相。“急救(转运)机器人”,选配“四足、四轮和履带”三种“行走方式”,具有“行走、奔跑、爬楼、爬坡、趴下、避障和越障”七大能力;具备“呼吸、监护、输液、B 超、除颤、心肺复苏和供氧”七大功能;能在-20°C 至 55°C 环境稳定运行,自动精准地对伤员实施“动中急救”,广泛应用于自然灾害救援、复杂环境作业、安全事故救援、战场急救和院前院内转运等多种场景。
近日有消息称,vivo 已成立机器人 LAB(实验室),这个独立中心将专注于机器人相关产品的孵化与研究,将聚焦家庭机器人。今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 vivo 方面了解情况,对方回应称:“正常业务调整,机器人业务后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会有更多信息披露。”
北京时间今晚,谷歌 DeepMind 推出两款新型 AI 模型,旨在帮助机器人完成更多现实世界中的任务。
新年伊始,中国空间站航天技术试验领域成功完成了空间站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本次管道检测机器人在轨试验,是我国空间站开展的首个舱内特种作业机器人在轨试验,验证了适应多种复杂管道的大变径比管道机器人设计和多级协调全身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证明了机器人在空间站管道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适应运动能力和安全性,为未来在空间站管道的实际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央视新闻援引《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数据透露,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国,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 27.6 亿元,并有望在 2030 年成长为“千亿元市场”。而参考高盛预测,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1540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12 万亿元人民币)。
苹果还被传正在研发一款“智能家居中枢”设备,可管理家庭的安防、温控等系统,这类设备和配件最快可能在今年内问世。
此次招聘岗位包括博士后、准聘任助理教授等,基本薪资 60 万到 100+ 万,科研绩效奖励上不封顶,涉及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者。
据央视网报道,1 月 30 日下午 5 点半左右,万宁蓝天救援队在日月湾海域 4 号塔台通过望远镜巡视时,发现塔台附近离海岸 2 公里左右处,有落水人员身着救生衣挥手求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 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张世武教授、王柳特任教授、金虎副教授与孙帅帅特任教授成功研发了一种具备 19 自由度的轻质仿生灵巧手,能够复现人手级别的功能,有望服务全球上千万上肢截肢患者的手部功能重建与日常生活辅助,并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操作。
京都 Tmsuk 公司宣布研发出了一种新型腿式管道检测机器人“SPD-X”,外形像个毛毛虫。这款新型机器人能够进入直径超过 7.87 英寸(20 厘米)的管道,并以最高 0.19 英里 / 小时(0.3 公里 / 小时)的速度行进。
央视新闻昨日报道称,我国自主研发的六足机器狗在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冰盖地区顺利完成了一系列科考测试,这也成为我国极地科考设备的创新尝试。
近日全球科技盛会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众多创新产品纷纷亮相,其中包括日本机器人公司 Jizai 推出的一款名为 Mi-Mo 的 AI 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外观独特,形似一个顶部有一盏灯的行走凳子,但其功能却远不止于此。
在 2025 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机器人无处不在。其中,由 Realbotix 公司开发的拟人化机器人 Aria 凭借其高度接近人类的外貌和语言表达能力,吸引了大量关注。CNET 记者杰西・奥拉尔(Jesse Orrall)在展会现场对 Aria 进行了专访,这位金发“女性”机器人在回答问题时还是带有轻微的机械生硬感。
这款机器人重约 33 磅(IT之家备注:约 14.97 千克),相对来说比较便携。用户只需将其推到篮球架下,机器人的机械臂便会自动伸展,带动篮网升至标准篮筐高度(约 3 米)。在 CES 展会上,展示的篮筐高度低于标准,但 Davy Robot 表示,最终版本将完全符合比赛规格。Datic 1 配备了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追踪投篮者的位置,并通过旋转头部将球回传给用户,实现高效的训练循环。
据 The Information 今日报道,OpenAI 内部人士近日透露,该公司正在探讨开发人形机器人的可能性。该媒体从两位“直接知情人士”处获悉了这一消息。然而,关于这一潜在项目的细节仍然很少,目前尚不清楚 OpenAI 计划何时推出该机器人,以及其目标应用场景。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将通过 InnoHK 研发平台斥资成立「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来负责该项目,并由港科大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孙庆平教授和于宏宇副教授分别出任中心主任及联合主任。
据“科技日报”报道,12月12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获悉,由该公司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台作业时速公里级水下敷缆机器人近日完成下水测试。
特斯拉似乎正在为其自动驾驶出租车 robotaxi 和人形机器人 Optimus 的真实世界测试做准备。最近特斯拉在其官方招聘网站上发布了 C++ 软件工程师的招聘职位,专门负责特斯拉机器人和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远程操控。
被授予名单还包括演员梁朝伟(人文学荣誉博士)、2013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理学荣誉博士)和菲尔兹奖得主戴维・芒福德(理学荣誉博士)。
据 NHK 报道,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在东京开设了其日本首个研发中心,专注于将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11 月 18 日举行了启用仪式。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智能助力裤,旨在帮助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更轻松地行走,同时减少能量消耗。
202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的出海收入合计约 95.8 亿元人民币,主要市场区域在亚太、欧洲、北美等地区,这些区域市场贡献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境外收入的 90%。
据第一财经报道,赛力斯已经布局人形机器人,并已发布相关职位招聘信息。该业务由赛力斯与重庆市财政局控股公司共同成立的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凰智创”)承接。
丁汉表示,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处于发展“黄金期”,各路企业都在努力拼搏,这个热潮由特斯拉带领,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正百花齐放,快速追赶。
综合新华社、央视财经今日报道,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27.63万台,占全球新安装量的51%。
沙特费萨尔国王专科医院和研究中心(KFSHRC)近日创造了医学历史,成为全球首家成功实施全机器人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疗机构。该手术在一名 16 岁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身上进行,标志着心脏移植手术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介绍,新特药库实现了药品从验收到出库的拣选自动化、流转信息化、作业无纸化与存储无人化和智能化,最大限度减少了仓储环节人工接触精麻类药品的工作场景。
当天有21家企业、20余款机器人在玉渊潭公园进行集中演示,覆盖清洁清扫、水面救援、绿化养护、智慧巡检、科普教育、生态监测等6类场景。
据介绍,这款人形机器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经过了从零开始地彻底重构,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电池、电子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单元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机器人由人类进行远程控制,可在事先未掌握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自动保持身体平衡并安全运作。据介绍,该公司力争在5年内在高处等危险场地投入使用。
当地时间周一,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以网络连线的方式,意外地出现在特斯拉硅谷车主俱乐部(X Takeover)的一场活动中,并现场接受了采访。
科技媒体 The Verge 昨日报道,谷歌旗下的 DeepMind 团队正在使用 Gemini 训练其机器人,让其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且能在复杂的环境下自由穿梭。
IT之家 7 月 8 日消息,苹果备受期待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今年晚些时候将首先登陆 iPhone、iPad 和 Mac 设备,而包括 HomePod 智能音箱、Apple Watch 手表和 Vision Pro 头显等产品将暂时无缘这个功能,其中也包括备受关注的新版 S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在今日举行的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上,由上海市法学会牵头制订,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上海市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联合签署的《人形机器人治理导则》正式发布。官方表示,这是业界首
IT之家 7 月 5 日消息,西日本铁路公司总裁长谷川和明表示,公司将于本月开始大范围推广和部署“高达式”铁路机器人,主要设计用于修剪铁轨上的树枝,固定和喷漆列车上方电缆的金属框架等等。该公司于 2 年前开始测试“高达式”铁路机器人,基本上是一台起重机,手臂末端连接着一个机器人躯干。机器人有一个类似
IT之家 7 月 4 日消息,在推出不到 8 个月后,亚马逊就宣布停产其 Astro 安保机器人的商用版。亚马逊于 2023 年 11 月推出了 Astro for Business,将其定位为工作场所安保机器人,售价 2349.99 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17129 元人民币)。该机器人可
IT 之家 7 月 2 日消息,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4)将于 7 月 4 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启幕,将围绕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三大板块带来众多首发新秀。 据介绍,本届大会展览将重点打造人形机器人专区,展出 25 款人形机器人,现场发布国内首款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