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清华固态电池研究新突破,成果登上 Nature
天津大学 Nanoyang 团队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教授、贺艳兵教授团队通过联合攻关,创新性地提出了“塑性富无机 SEI”的设计理念,开发出兼具优异机械性能、锂离子传输性能和梯度亲锂 / 疏锂特性的新型塑性 SEI,突破了固态电池在大电流密度和低温工况下循环稳定性差的瓶颈。
天津大学 Nanoyang 团队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教授、贺艳兵教授团队通过联合攻关,创新性地提出了“塑性富无机 SEI”的设计理念,开发出兼具优异机械性能、锂离子传输性能和梯度亲锂 / 疏锂特性的新型塑性 SEI,突破了固态电池在大电流密度和低温工况下循环稳定性差的瓶颈。
据第一财经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了防止市场把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混淆,相关主管部门正在酝酿出台一个新文件,将“半固态电池”统一命名为“固液电池”。
研究团队利用聚合物分子的设计灵活性,在主链上同时引入具有离子传导功能的乙氧基团和具备电化学活性的短硫链,制备出在分子尺度上实现界面一体化的新型材料。该材料不仅具备高离子传输能力,还能在不同电位区间实现离子传输与存储行为的可控切换。
基于该电解质组装的软包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并成功应用于无人机驱动实验。该研究为发展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奔驰搭载固态电池的EQS原型车完成1205公里续航测试,剩余电量仍可行驶137公里。该电池由Factorial Energy提供,能量密度提升25%,奔驰计划本十年内推向市场。#固态电池##电动汽车#
若这种电池投入使用,其体积能量密度预计将是当前锂离子电池的两倍多,研究人员计划在2035年后将其应用于电动汽车。
中试线使用的第一代正极为高镍三元正极,软包电池单体循环 4000 次,容量保持 80% 以上,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初步解决了全固态电池的寿命问题。
现代目前有 22 个跨部门联合研究项目,涵盖锂金属电池、固态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工艺技术等,其中有 14 个涉及锂金属和固态电池。
本实现方式公开的掺杂硫化物材料可以作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应用在锂离子电池中,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这一电池已经实现了与锂电池相当的能量密度水平,同时尺寸更小,三星电机目前正在通过原型评估向客户推广这一产品。
丰田汽车有望成为全球首批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乘用车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多年来一直谈论其固态电池目标,现在其开始生产这种电池的计划已得到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许可,正式启动生产的时间定在 2026 年。
日产正在其位于日本横滨的工厂研发一条新的固态电池试生产线,并计划于 2028 年推出搭载该电池的量产电动汽车。固态电池有望为电动汽车带来重大技术飞跃,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先进的技术特性可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据 The Elec 报道,本周三星在首尔举行的 SNE 电池日展会上展示了其最新的电池技术。该公司表示,其首批固态电池已交付给电动汽车制造商,并进行了约六个月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