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万顷:发挥地方金融优势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进入“十四五”新发展时期,地方金融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厚植与地方共生共荣理念,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坚守主责主业。地方金融的主责主业是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促进民生福祉改善,通过信贷投放、金融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坚持回归本源,夯实普惠金融基础。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服务区域、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优化乡镇网点服务功能,提高金融科技水平,提升农村居民金融需求体验感;拓展城市社区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提升园区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高基层群众金融服务可获得性。着力解决偏远乡镇、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支持。二是突出优势互补,提升金融对经济的贡献度。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和力量,发挥机制灵活、决策链短优势。探索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和共性产品分享,尽可能使金融机构各展所长,各尽所能,为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在竞争中形成错位发展、差异互补的良性业态,让各类经济主体能够根据自身融资需求,匹配相适应贷款品种,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通过金融产品价格、利率、期限等因素调整方式,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将信贷资金从生产力落后、效率低下行业流向新型产业。通过创新,提高周转效率,增加社会融资总量。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公共资源的配置中,政府可通过行政等手段加以适度调整配置,走“政银”协作路子,合力共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提升金融对经济的贡献度。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稳妥开展环境权益、生态补偿抵质押融资,扩大公共服务领域信贷投放,重点支持供水、污水处理行业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坚决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地方金融分担政府职能,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是使命必然。一是强化基础金融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选派年轻金融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金融村官,发挥金融村官在基层党组织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改善农村信用体系。融入“一门式”服务平台,在社区、村级组织中建立金融服务站,将金融业务受理、电子商务服务、金融政策咨询、金融知识宣传等各类金融服务搬到社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融入基层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普惠到村,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做老百姓自己的银行,从深度上提升金融的可获得性。二是发挥地方金融机构比较优势。发挥地方金融对财源建设的贡献优势。地方金融对财源的贡献体现在税收直接缴纳地方和财源培植更有优势上。以永州农商银行为例,自2016年成立以来,四年时间共实际入库各项税收3.49亿元,为永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地方金融生存于地方、发展于地方、信贷投放于地方。通过助力当地企业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间接为财政创收,培植财源税源。

发挥地方金融对民生保障的优势。地方金融点多面广、贴近群众,在服务民生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是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信贷投放重点支持农林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农产品供销体系物流和冷链系统建设,助力建设智慧农业。在农业发展上,做好国家粮食安全金融服务,拓展农民增收空间。重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

助推经济体系升级。把金融“活水”浇灌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国企转型发展上,致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助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优化信贷投放结构,重点支持产业链优化升级、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助力地方龙头产业企业发展;完善涉及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信贷产品设计,提升对新兴产业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二是助力消费升级构建发展新格局。创新金融产品,重点发力农村消费市场。针对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设计不同产品,提升传统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三是助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是“十四五”规划中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目标。地方金融应致力创新引领,在不断完善深化推进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线上交易工具的同时,努力创建服务大数据平台,简化服务流程,大力发展线上业务,形成“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非现金金融不出户”的金融服务体系,从宽度上提升金融的可获得性。

(作者系永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