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雪根30日北京报道)推动中国从世界第七跃升至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动力几乎已在过去20年中发挥至极致,未来的增长需从新兴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技术革新三大领域寻找新的驱动力。第一太平戴维斯联合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及奥雅纳联合发布年度旗舰报告《视野》,从三大角度描绘未来城市发展蓝图。
《视野》提出,供应链的本地化趋势已经出现。充分利用城市群的优势效应,通过组建区域化的供应链体系,贯穿微笑曲线中的各产业链位置,可为企业带来更加高效和韧性的解决方案。企业不断集聚、发展而形成的优势叠加效应又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循环动力。产业集群促进所在区域就业、创新等要素的加速增长,在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新能源汽车和生命科学两大产业为例,第一太平戴维斯研究发现:一、长三角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20%,是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的主要分布区。在新能源汽车2019年销量前十的车企集团中,有4家总部位于长三角;区域内有上海、合肥等9座城市为汽车产业的重点承接区域。二、在特斯拉和蔚来的现有及潜在供应商中,约80%在长三角设有不同职能的部门。其中,汽车研发设计以上海最为集中,而零配件供应更多集中于江浙,如苏州、宁波。三、过去五年中,全球生命科学产业的融资总额达到2.5万亿美元,较此前五年增长了111%。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疫苗行业也将持续增长。过去五年中,全球范围内约有50亿美元风投资本进入疫苗研发领域,比上一个五年高出150%。四、过去五年中,美国占10亿美元以上国家融资总额的比例高达61%。中国以1020亿美元排在第五位,其中风险投资230亿美元;如按风险投资占融资总额的比例,则中国排名第二。
世界各地城市容纳了全球55%的人口,承担了80%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量占全球三分之二,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七成。城市建设需要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式,打造更健康、更具韧性的城市社区环境,在社区蓬勃发展的同时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
越来越多富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将绿色建筑作为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全面考虑企业的“三重底线”,同时呼应市场对企业的期望。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数据显示,从参与LEED认证的建筑来看,无论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中国,办公楼都是最有力的参与者。但随着投资者的重视,不同资产类别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所青睐的物流、数据中心等,都开始发力绿色建筑,令参与绿色建筑的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元化。从2019年中国区LEED注册来看,零售空间和物流仓储从总量到比例都大幅攀升,占比分别达32%和7%,体现了建筑全面绿化的必然趋势。
城市日益面临来自大自然和人为压力的诸多挑战,城市必须学会适应并持续发展,在不确定充斥的世界中建立韧性。基于这些知识和理解,政府、物业持有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私营部门将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升城市韧性。奥雅纳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合作开发了城市韧性指数,旨在帮助城市评估并监测有助于提升韧性的多项指标。从4个维度、12个目标及156个指标对城市韧性进行整体测评。其中,4个关键维度包括:健康与福祉、经济与社会、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及领导力与策略。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传统基础设施主要以物理存在的建筑、机器、设备、设施为主。新型基础设施以通信连接、算力/算法、数据应用等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它能够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的短板和不足,使其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的能力,从而优化基础设施的服务,提升城市基础的安全、效益和可持续性。
新基建将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催生新业态,激发新需求、新场景,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新动能。以数据中心为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数据中心市场,仅次于美国,且快速增长仍在继续。随着投资者在传统商办领域之外,愈发关注基本面强劲的利基资产领域的投资机会,近年已有多宗数据中心领域的成交案例。如贝恩资本合并秦淮数据与Bridge Data Centres,基汇资本与中金数据建立合资伙伴关系,GIC与万国数据成立合资企业等。
而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认为,建筑信息模型(BIM)及与之关联的各项数字化技术,可帮助建筑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极大的提升效率。新冠疫情的出现,也令行业数字化趋势加快。BIM作为一种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成本控制、专业技能、新材料、工业方法、数字化的类型工具正在令行业发生改变。在实现产品化、专业化和客户导向理念的同时,通过整合和国际化标准,令应用场景不断增加,这也使数字化、研发、及可持续发展领域持续吸引资金投入。
更多科技元素正渗入房地产行业各个领域,就目前从房地产科技应用场景而言,除了租售和营销等生命周期环节,物业及资产管理目前是最为基础、最具普遍性及最具有刚性需求的应用落地场景。作为人力成本占比近60%的传统行业,物业管理行业正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互联化转变,从提供基础物业服务向社区生活服务平台转型。
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良好、经济稳步复苏,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时代似乎即将加速到来。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零售市场的规模将超过5万亿美元。零售业新旧势能转化之际,第一太平戴维斯联合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发布2020年度中国零售20城报告,分析零售商扩张趋势及城市零售吸引力;并对绿色零售发展加以探讨。
新冠疫情全球风险尚未消退,零售行业较之去年更为谨慎,多数购物中心项目延期入市。在此背景下,品牌是否选择如期开业,成为品牌对目标城市未来发展前景信心的重要体现。第一太平戴维斯以50个国际品牌在20个主要城市门店数为基准计算得出零售商指数,发现在过去12个月中,城市排名较稳定,但分值差异有所放大。其中,上海和深圳品牌店铺数大幅跳升,间接证明品牌对两座城市前景向好的信心更强。此外,西安首次进入前十位,近年上升势头不减。
正如疫情对全球各国影响各异,给不同类型城市造成的经济影响也不尽相同。西安和长沙的区域中心地位正在加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最高。零售总额跌幅最小的三座城市——厦门、杭州、宁波均为东部城市,较高的居民收入对消费支出形成支撑。
从门店增速来看,过去12个月间,奢侈品、化妆品及咖啡店同比增速有所提升,大众服饰相对低迷。高端品牌优质工艺及品牌形象对消费者具有不可替代性,推动奢侈品商场销量见涨。餐饮市场从业者上半年经受现金流压力考验,正通过稳定门店经营、推出新型店铺等方式突围。影院等大型娱乐场所恢复正常运营较晚,新型娱乐店扩张更为积极。
中国内需市场空间广阔,互联网渗透及数字化支付程度高。消费者乐见品牌持续出新,乐于尝试探索更多零售呈现方式。疫情加速品牌新老迭代,强者恒强之余,一些新锐品牌也正瞄准机会,在一些此前较难进驻的黄金铺位开出更为醒目的店招,扩大影响力。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各行各业的持续渗透,国际零售品牌纷纷做出可持续发展承诺,从材料、回收、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加速绿色创新。零售空间是LEED 认证全球第二大认证类型,仅次于办公空间,占参与项目总数的13%。而中国在全球LEED零售体系应用最广泛的市场中位列前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7 月底,中国市场(含大陆地区和港澳台),共有5,833个项目参与LEED 认证,其中981 个(17%)是零售空间。获得LEED 认证的品牌绿色零售空间在带给消费者安全、健康体验的同时,也让环境更具韧性。
在20座城市零售商指数位列前三的上海、北京和深圳同时也是绿色零售空间最多的三座城市,在20城中占比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