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集微网从供应链处获悉,中芯国际已获得部分美国设备厂商的供应许可,主要涵盖成熟工艺用半导体设备等。
近日,摩根士丹利研报曾指出,美国设备供应商近期已经恢复了对中芯国际的零组件供应和现场服务。在正式获得美国设备厂商的供应许可后,中芯国际的运营前景将进一步明朗。
在2020年第四季度电话财报会议上,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表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公司和供应商们都在第一时间积极地申请准证,外部的不可抗拒力虽无法把控,但公司一定会在危机中遇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继续全力自救,始终以服务全球客户为目标。(校对/叨叨)
相关阅读:
中芯国际赚钱了 然而,这不重要 关键如何完成国产化
静静/文
“国产芯片之光”中芯国际近日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从财报上来看,无论是收入还是净利润都实现了同比增长,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43.32亿元,甚至实现了同比142%的暴增。
中芯国际也有可能因此从“中芯国际-U”变为“中芯国际”(“U”代表上市公司尚未盈利)。2020年从各项指标来看,中芯国际均给出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业界关心的却不是它的盈利,更关注的是中芯国际何时能够完成产线的国产化,去美国化;能否尽快进入7nm制程芯片的时代,少了华为大客户,2021年的中芯国际是否还能实现高速的增长?
财报公布第二天2月5日,中芯国际港股大跌,截至上午10:11,中芯国际跌7.69%报25.2港元,市值报1501亿港元。
分析称,这是由于中芯国际丢失了14nm的最大客户,华为。第四季度无法向华为供货,从而导致了其在先进制程工艺的收入大幅下滑。
据了解,在2020年8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梁孟松就是否断供华为做过回应:中芯国际遵守国际规章,不做违反国际规章的事。而且中芯国际有大量订单排队等待进入有限的产能,(该事件)不会有很大影响。
当时中芯国际被投资者和网友吐槽:如果中芯无法供货华为,“要你何用”?据了解,当时中芯国际股价出现下跌。
事实上,从2020年9月14日之后,中芯国际也确实不再向华为供货。
此前,华为遭台积电断供之后,曾将14nm制程工艺的麒麟710A入门级手机移动芯片交由中芯国际代工。虽然14nm制程工艺不是主流,却意义非凡,这意味着从芯片设计到代工到手机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除了丢失大客户之外,中芯国际也遭到了美国制裁,面临着巨大不确定性。此对于未来一年的业绩,中芯国际表示,因为被美国政府列入实体清单,在采购美国相关产品或技术时受到限制,给业绩预期带来了不确定风险,另外出口许可申请必须根据流程走,需要时间,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除了这些“外患”,中芯国际还被诟病称“内部管理混乱”。典型事件就是梁孟松和蒋尚义的变动。
2020年12月份,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宣布,委任蒋尚义为公司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二类执行董事、战略委员会成员,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然而,蒋尚义的走马上任却引发了中芯国际现任联席CEO梁孟松的突然辞职。这一事件也被外界解读为“内讧”、“管理混乱”等等。
其实,除了“内忧外患”,中芯国际还被大众寄予者厚望:何时研制出成熟的7nm制程工艺,何时能够实现国产化生产线,何时能够去美化。
有消息称在中科院和中芯国际的联合研发下,中芯国际已经拥有能够比肩7nm制程的光刻机的工艺。但还处于试验阶段,暂时无法量产。
“中芯国际2020年业绩创新高,可喜可贺。但今年面临的挑战真的太大了。内部管理,外部制裁、少了华为这个超级COT客户。今年对中芯来说,不容易!”芯谋研究顾文军如此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