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孤寡发福老人”的短视频,把退居幕后多年、退休的前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张宏民又搬到了人们的视线里。
视频配乐渲染着一种悲凉氛围,视频文字对张宏民的描述是:昔日央视一哥,60岁无儿无女,叼着冰棍坐在街头;主持23年零失误,工作能力业内顶尖,一心忙事业,连恋爱都没谈过,现已退休,开始晚年生活。
看似是事实、实则句句春秋笔法的描述,把央视主持人、工作能力强大和无儿无女、晚年叼冰棍联系在一起,很是吸引了一把眼球,效果绝不比“北大才子卖猪肉”、“博士生搬砖头好”来得差,“张宏民”三个字也成了新闻热搜。
评论区跟着视频描述引导继续跑偏,不少网友认为张宏民的人生选择是彻头彻底的失败;管你工作再好、能力再强,没有孩子就是最大的失败;有人甚至说,这么好的基因不生孩子,真不是好儿子,对国家也没做一点贡献!这个评价和不忠不孝同义。
这不禁让人想起几个月前,杨丽萍也曾因为无儿无女被网友们评价为人生失败、白活一辈子。其实一个人要怎么选择人生道路应该是他自己的事情,会幸福、还是后悔,轮不到别人置喙,很多的社会事件和网络讨论中都有人在不断重复这一点,它完全是人们认知范围以内的事情。
这次,那些批评张宏民和杨丽萍的网友们也不一定是不懂这一点,而是依然要通过批评他们来获得一种自我肯定和满足。张宏民杨丽萍在事业上无疑非常成功,既有优渥的生活条件,又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甚至能在他们所在的领域留下重重一笔,80%以上的人都达不到这个成就。
这很像是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阿Q乃是未庄的底层人士,没有家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有一点儿地位和尊重,他却总能自得其乐。未庄的人不把他放在心上,他安慰自己道: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城里人把“长凳”叫称“条凳”,煎大头鱼加葱丝,阿Q觉得城里人“太可笑了”;被人打了之后他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莫名其妙被杀头时,他大喊: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今天,我们普通人战胜名利双收的央视主持人、伟大的女舞蹈家,只需抓住一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老了有你受的。有了这一点,他们工作再成功也都不会引起自己的羡慕嫉妒了,甚至我们心里和一些媒体会更加渲染他们过去的成功,来反衬他们悲惨的晚年。总之,管你有多成功、有多风光,你是不会比我幸福快乐的。
精神胜利法,让普通人的逆袭如此简单。
不过话说回来,认为“不结婚不生子就是人生失败”有些夸张了,可“不结婚生子的人生不圆满”的观念,似乎真的是很有市场,网友们用这个观念来评判张宏民,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也被这个观念伤害过。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曾被逼婚,25-35岁青年被逼婚率高达86%。逼婚之后下一步呢?当然就是催生,催二胎了。
有不少亲爹亲妈苦口婆心、舌灿莲花逼自己的不孝儿子、女儿结婚生子的视频,点击率好评率十分抢眼,似乎年轻人们嘴上喊着不要不要,但有不少在内心里还是认同婚姻和后代的。当然坚定不婚、不接受父母和环境逼婚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了,可更多更多人还是受传统观念和现实考量控制的。
如果跟观念较为保守的人高喊“不婚丁克是自由”,你反而会被认为是不懂现实、做事理想的“异类”,还需要社会磨炼。事实就是如此,或许因为传统文化观念,或许因为从众心理,或许因为某种物种天性的影响,我们总是对非主流的生活方式缺乏想象,缺乏包容。婚姻是一个坎,后代的坎就更大了。
关于在意后代,有一个很有趣的原因是:人要留下自己的基因,优秀的、漂亮的人就更应该多生。所以张宏民、歌手李健、影帝梁朝伟丁克,都为人不理解和遗憾,有人甚至担心如果优秀的人生育意愿都降低了,会对国家和全人类的未来产生坏影响。这个话题非常有趣,有人真的花时间查资料做研究,试图得出一些结论。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恐怕还是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更多,在给别人操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