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餐厅老板爱德华:“现在是大干一番的最好时候”

       对不少上海人来说,秘鲁菜是“地球另一端的神秘味道”。在白玉兰广场,营业面积数一数二的Colca餐厅是上海唯一一家秘鲁餐厅,开业后大受欢迎,营业额每月稳定在一两百万元,到双休日,100多张座位的餐厅满满当当,不少人在店门口排队等位。

       秘鲁老板爱德华·瓦尔加斯扎根上海20年,创业18年,前后共开过近20家西餐厅,目前在上海拥有一家蓝坊AZUL拉丁餐厅,两家Colca秘鲁西班牙餐厅:“尽管在上海坐了好几次‘过山车’,但我的餐厅梦不变,上海梦不变,现在是大干一番的最好时候。”

       一心一意在沪发展

       爱德华50多岁,经历不一般。他出生在秘鲁,赴美国求学,毕业后却去加拿大多伦多进修了两年厨艺。

       这源自少年时的梦想。上世纪60年代,爱德华的奶奶厨艺远近闻名,她的看家本领是制作秘鲁弗朗布丁,受欢迎程度堪比如今的网红美食主播。“记得我13岁时,画过一幅画,上面是一家大餐厅,有间大厨房,好多客人在就餐。我对奶奶说,这就是我以后要开的餐厅,当时我就想好它的名字叫AZUL(西班牙语:蓝色)。”

       2001年,爱德华得到新天地知名餐厅“格瓦拉”的工作机会,“当时上海高档西餐厅少,生意机会多,我不久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03年,AZUL便在东平路开业了,现在,它又搬到陕康里,经营一直很好。”

       “AZUL是我的小宝贝,但我想要更多的面包和黄油(西方谚语:谋生之道)。”为了得到更多的“面包和黄油”,在后来的18年里,爱德华又先后在上海开了近20家不同概念的西餐厅。到2019年,还剩下陕康里的AZUL和衡山路永平里的Colca。

       2019年底,爱德华拿出多年创业积累下的资金奋力一搏:白玉兰广场招租,作为新落成的购物中心,它给了比较长的租约,“有了长租约就能一心一意发展。”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谁想到,白玉兰新店刚刚开业两个月,便遭遇新冠疫情。所幸,爱德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2020年初,在疫情最为吃紧的时候,上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Colca新店也享受到租金减免、社保缓交等一系列优惠政策。2020年3月起,由于国内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新店生意开始慢慢复苏。5月份,上海又首创了大规模的消费节庆活动“五五购物节”,首届“环球美食节”举行得轰轰烈烈,Colca新店通过积极开展让利、促销,到了6月,生意早已超过疫情之前。

       “上海有这么个‘五五购物节’还是中国员工告诉我的。餐厅、商场有了人气,我们老外就对中国经济有了信心,上海市政府真是太聪明了。更巧的是,我生日就是5月5日,因此,今年‘五五购物节’,我们三家店都拿出了更大的诚意参加活动。”

       看好国内大循环

       经历了“转危为安”,爱德华对白玉兰Colca新店特别上心。

       白玉兰广场配套商业的消费客群以中国人为主,爱德华对菜品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改进,来满足本地消费。以往“洋菜单”都以一堆外文的面貌出现,而新店在每道菜边上,都加上中国消费者习惯的图片,一目了然;又如,新店里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扫一扫点餐、小程序、公众号等数字化工具一个也不少;再如,牛心在秘鲁菜里面非常普遍,而在新店,除非客人特别预约,菜单上找不到牛心……

       爱德华还向记者介绍起一道他亲自研发的新菜——虾仁、牛肉、青椒、洋葱烩意面,只见面与“浇头”层次分得清清爽爽。他说,以往西式烩面在制作时,面跟配料是一起煮的,但上海人更习惯于面与“浇头”分开煮,再拌在一起。“这都是我的中国厨师出的主意,经过疫情,我们更像一个同舟共济的大家庭。”

       然而,无论菜品如何变化,爱德华几家餐厅里都一直保留着奶奶的当家菜——“镇店之宝”秘鲁弗朗布丁。曾经的13岁少年,终于在上海这片土地圆了餐厅梦。就在最近,爱德华和他的合伙人又签下白玉兰Colca新店对面的商铺,准备开一家AZUL意大利餐厅,面积达505平方米,比对面的Colca店还要大101平方米。(记者 吴卫群)

       原标题:秘鲁餐厅老板爱德华:“五五购物节”让老外对中国有信心,真是太聪明了

       “现在是大干一番的最好时候”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