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今天想给大家看一张图:
3岁前,缺乏刺激的大脑和频繁使用的大脑神经有多大的区别?
答案在这张图中展现的非常形象。
决定孩子脑力的,其实是宝宝大脑中的神经元,宝宝出生后的头一年,神经元的突触数量会增加20倍,一直到3岁,突触的数量和密度都在逐渐增加,3岁之后不在生长,没有利用的突触也会慢慢消失,所以3岁就是宝宝大脑突触密度的峰值,此时宝宝大脑的重量,已经接近成人大脑的重量了。
而研究表明,3岁以前,给孩子创造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越丰富,孩子大脑内突触就建立地越多、越牢固,意味着大脑的发育水平越好。
布鲁姆教授曾对1500余名0-3岁的婴幼儿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在0-3岁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
这就不得不说到早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本杰明·布鲁姆认为,孩子出生后头三年接受的早期教育,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能力。
如今婴幼儿早教市场可谓是越做越大,早教班动辄千万的学费,让很多宝妈望而却步,益智玩具的价格也是越来越高,都快要养不起娃了。
但是我很多次在文章中写道,早教不等于早教班,也不等于昂贵的早教器材,重要的是充足的亲子互动,丰富的感官体验,以及科学的引导方式。
早教要做的事,就是刺激大脑发育,而很多宝妈容易踩中一些早教路上的坑,把孩子带歪不说,还耽误这3年的黄金发育期。
1.太过功利,只注重看得见的结果
孩子认识了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诗,学了多少英文单词,能数到多少个数,这些简答的、能看到结果的培训,往往能让家长更加安心,觉得训练起到了成效。
很多宝妈容易犯“重智力发育、轻心理健康”,“重语言发育、轻体能锻炼”的错误,实际上,往往是看不见的地方的成长,才最为关键。
识别、社交、人格、语言、营养、感官、体能,这些都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内容,单纯的发展记忆力,这只是思维力的一个方面,而且容易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
对于这种情况,只能说,爸妈们不要太着急,孩子早教的结果不是拿来提前炫耀和表演的,让孩子真正取得发展成果才更重要,潜移默化的东西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出差距来。
2.把早教分上课状态和非上课状态
最好的早教,是将生活整体变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而不是每天抽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早教项目,其他时间还是用自己的本能的无意识行为在带娃,这样是很难有效果的,因为孩子看的是你平时都在做什么,而且前后不同的两种形象,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有的宝妈会带孩子去早教班,去了之后感觉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老师带着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互动。其实早教重点在环境和氛围,能够学到老师带娃营造的氛围,回到家尽力去模仿和营造,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否则一周一个小时的早教班,确实显得没什么用。
3.早教手段单一
很多自己带娃的妈妈,最头痛的就是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就算买了一些早教玩具,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玩儿,如何跟孩子互动,每次就是演示一下这个玩具怎么用,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就是父母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了。
亲子间的交互,与人的交流和互动,这是特别重要的早教内容,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差异的正是这一点。
那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说说,怎么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丰富的体验和刺激。
①训练感官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孩子的感官在3岁之前其实非常敏锐,他们能够捕捉到不同事物的属性和特征,并且对此很感兴趣。
我家两个孩子,会爬之后我都会给他们设置一个专门的用来探索的“太空舱”房间,在地上铺好爬爬垫,放各种样式的玩具和生活用品,然后收好房间里尖锐易碎的物品,让孩子在房间里随便爬着玩儿。
孩子拿到东西,总会摸一摸,咬一咬,甚至摔一摔,我都会在旁边跟孩子解释,这个是什么,他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什么材质的,用来干什么的。
然后我就发现,孩子会在很小就认识很多东西,并且准确记住他们在哪儿放着。
同时,还可以对宝宝进行一下艺术的熏陶。
比如让孩子听不同乐器的曲子,看舞蹈,看绘画作品等等,培养孩子的鉴赏力。
不过父母要注意的是,在艺术体验中激发自我表现力、获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如果想要画画,做手工,尝试弹奏乐器,不需要给他做太多的指导。
我们不需要告诉孩子老鼠应该这样画,青蛙不长这样,也不应该批评孩子把乐器弄坏了,把地板弄脏了,而是应该提前安排好适合孩子的工具,做好防护,防止孩子想象力被限制。
②进行交流
第二点就是父母的陪伴和交流。通过语言交流进行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进行刺激,也是重要的一环。
孩子出生后,就会处在一个母语环境中,学习这种语言,对孩子来说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而长大后孩子学习第二门第三门语言,就会变得很难。
这单单只是语言环境的差别吗?并不是,是因为在3岁前,母语和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体的,语言正是她了解世界的工具。
我在孩子一岁之后学说话的过程中,会借鉴英语课本的教学方式来教孩子学词语。比如关于问好的,关于餐厅点菜的,关于打电话的等等,这些场景中可能遇到的词,我都打包在一起,和场景进行结合,让孩子学习。
此外,就像英语学习我们会总结,常见的蔬菜怎么说,常见的水果怎么说,我会总结很多主题词给孩子,包括一些不常用的书面语,以此来拓展孩子的词汇量,有利于孩子通过概念了解更多抽象的事物,却又不需要孩子进行死记硬背。
比如,代表开心的词语有哪些:开心,兴奋,激动,笑逐颜开,喜上眉梢,喜气洋洋,等等等。
除了词汇,和孩子交流过程中,思维方式也是通过语言可以传授的。
比如引导孩子关注因果关系,如何搞清事情的真相,如何听懂别人说的话等等。
老话经常说,大脑就像一台机器,越用越灵,在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足够的刺激才能带给孩子足够的学习材料,帮助孩子锻造粗壮的脑回路,拥有更强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