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 胡佛
美国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金融危机深切的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甚至是外交方式,就是在这个时期,“孤立主义”应运而生。
虽然大萧条的确切原因至今仍有争论,但最初的导火索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个国家之间血腥的冲突重创了全球金融体系,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平衡。
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被迫暂停使用金本位制,长期以来金本位制是确定国际货币汇率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从巨大的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美国、日本和其他欧洲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初重新制定了金本位制,但是这一做法都使他们的经济政策丧失了灵活性,无法应对30年代初的金融困难时期。
▲大萧条中寻找工作的人们
随着1929年美国股市遭受重创,英、法、德的经济困难,一场金融危机的“全球风暴”就这样开始了。这些国家以及日本仍试图坚持金本位制,不过适得其反,他们的做法助长了经济危机,加速了全球萧条的发生。
大萧条的全球化
由于没有国际性的组织来处理国际体系所出现的问题,个别国家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开始寻求内部解决问题。英国已经无法继续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支柱和主要放款人,在1931年英国成为了第一个永久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美国被自己国内出现的大萧条搞得焦头烂额,无法阻拦大不列颠放弃作为世界“根本债权人”的做法,并且自己也在1933年永久放弃了金本位制。
▲排队领取救济的儿童
为了切实解决全球萧条,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们召开了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不幸的是,这次会议上没有达成任何重大的协议,席卷全球的大萧条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仍旧存在。
大萧条导致的孤立主义
因为持续的大萧条,美国更加坚定了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孤立主义的立场。
但并不只是因为大萧条,不停高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风险也更加坚定了美国人的孤立愿望。日本在1931年不停地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德国也正在扩大在中欧和东欧的影响力,意大利也在1935年入侵了埃塞俄比亚。然而,美国选择对这些侵略行为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和罗斯福受制于对国际事件的反应,无论有多少潜在的危险,但是顾忌于国内民众的要求,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快结束大萧条。
▲寻找工作的人们
在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之后,胡佛和大多数的美国人一样,希望美国永远不要卷入另一场世界大战。从1928年11月当选到1929年2月宣布就职,他出访拉丁美洲国家,希望通过承诺美国永远尊重他们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来赢得他们的信任。事实上,在1930年,胡佛宣布,他的政府外交政策将承认所有拉丁美洲国家政府的合法性,包括那些不符合美国民主理想的国家。
老罗斯福的必要时使用武力的做法一直在影响着拉丁美洲政府行动的政策,胡佛的政策对此是个逆转。胡佛从尼加拉瓜和海地撤出美国军队后,避免美国干预大约50次的拉丁美洲革命,其中许多革命都成立了反美性质的政府。因此在胡佛总统任内,美国和拉丁美洲的外交关系变得热烈。
▲领取救济的民众
根据小罗斯福1933年的睦邻政策,美国减少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军事存在,此举极大的改善了美国和拉丁美洲的关系,同时也为国内抗击大萧条的举措提供了更多的资金。
事实上,在一段时间内,对于整个胡佛和罗斯福政府,重建美国经济和结束猖獗失业的是基层群众的最高诉求。
法西斯效应
虽然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军国主义政权的崛起,但美国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孤立主义,与外交事务隔绝,一心与大萧条做着斗争。
1935年至1939年,美国国会在罗斯福总统的反对下,颁布了一系列的中立性法案,阻止美国在潜在的外国战争中扮演任何性质的角色。
美国对日本的1937年侵华或1938年德国强行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没有作出任何重大的反应,这孤立了德国和日本政府扩大军事征服范围的野心。经过如此,许多美国领导人依旧认为,结束大萧条依旧是首要问题,继续不断地在为孤立主义政策辩护。包括罗斯福总统在内的其他领导人认为,美国的不干涉政策反而是战争越来越接近美国。
▲希特勒发表演说
然而,早在1940年,让美国远离外国战争的政策得到了美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包括像飞行员林德伯格这样的知名人士。以林德伯格为董事长,拥有80万会员的美国第一委员会游说国会反对罗斯福总统向英、法、苏等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战争物资的想法。
1940年夏天,当法国被德国击败时,美国政府开始慢慢增加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参与。1941年由罗斯福总统发起的贷款租赁法,允许总统可以自行决定向任何“总统认为对保卫美国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的政府”转让武器和其他战争物资。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声明
当日本在1942年12月7日对珍珠港发动袭击,夏威夷的战争将美国全面推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幌子。美国的决策层们意识到,美国的孤立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不可收拾,因此再次强调了外交政策作为防止未来全球冲突的工具的重要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因为美国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大大刺激了美国的经济生产,终于使美国从大萧条这个漫长的经济噩梦中摆脱出来。
《大萧条》 伯南克《金融的本质》伯南克《美国大萧条》罗斯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