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8月28日正午,当时针和分针交汇在一起,和着《东方红》的旋律,二七纪念塔钟楼塔钟敲响了12下。
12时,一个时间刻度,也是一座城的“历史时刻”。从这一刻起,郑州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封闭、封控区域全部解除,离郑“个人核酸证明查验服务点”撤除。
一条心、一起扛、一起拼,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千万郑州人心手相牵、坚守努力,历时近一个月的同心战“疫”,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
又见车来车往、人流熙攘;又见万家灯火、夜空点亮。这是郑州经受灾情与疫情双重考验之后归来的讯号。
重启
郑州,素有“十省通衢”之称。当新一轮疫情重卷突袭而来,一切仿佛都按下了“暂停键”或“慢进键”。
从8月2日10时起,郑州设立离郑“个人核酸证明查验服务点”。对无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及离郑证明的驾乘人员等实行劝返。
8月28日临近中午,连霍高速文化路站,与彼时车辆排起长龙无法及时出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主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有序等候,翘首以盼自由出行的时刻。
“中午前已放行335辆,劝返134辆。”郑州市房管局值守在此高速口的下沉党员志愿者王录永数着执勤表上画的一个个“正”字说,大伙连续26天一刻不停地轮流坚守,直到最后一秒。
“慢点,走喽!”12时一到,卡口放行,不再需要查验“双证明”(核酸证明和离郑证明),王录永和同事们挥舞着双手兴奋地向车主示意。
“现在,终于可以自由回老家看看父母了。”郑州市民张瑞丹开着车走到正在撤除的卡点时,放下车窗,向日夜奋战在高速口的交警和党员志愿者竖起大拇指“点赞”。
一个城市重新流动起来。目前,所有离郑的交通方式(高速自驾、火车、高铁、飞机),均不需要再提供“双证明”;个体诊所诊疗服务恢复开展;出租车网约车全面恢复运营,郑州市区公交线路29日全面恢复正常运营;各类公共服务场所、商场超市、餐厅、理发店、旅游景点、影剧院、网吧等场所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也将有序恢复营业。
一切在重启中迎来生机与希望。
曙光
“终于等到这一天!祖国万岁!我爱中国!我爱郑州!”28日12时起,二七区京广路街道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郑州迎来了全域解封,最后一个封控区的居民们有序走出家门“放飞心情”。
口罩之下,是难掩的兴奋。“知道解封了,特意把红裙子穿出来,希望以后的日子能红红火火。”一名身穿红色旗袍的女士,撑着油纸伞,在小区转起了圈,并用手机定格下这一难忘的时刻。
当天下午,郑州下起了雨。傍晚时分,在这座城市打拼的“90后”小伙袁超群20多天来第一次出来摆摊卖饭。
一个摊位连着一个家庭的生计。印有“千里香馄饨”字样的绿色招牌在雨中灯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这不都解封了嘛,总算挺过来了,就赶紧出来挣钱,今年特别难,但一个大男人得扛事,多卖一份是一份。”袁超群的妻子在家带看9个多月的宝宝,他的身上担着整个家庭。
这段时间,疫情叠加灾情,让更多人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让亲情更醇厚。
又忙碌了一天,负责转运集中隔离人员为居家健康监测等任务后,二七区福华街办事处新圃东街社区党委书记靳鹏深夜回到家中,等待他的是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
靳鹏的妻子楚征,也是一名社区书记。“熟悉的郑州又回来了,一家团聚了,这比什么都重要。”楚征说,“经历过困难,更理解彼此,心贴得更近。”
“全面解封”不等于“疫情解防”,“零新增”并不等于“零风险”。“全面解封之后,管理的重心将聚焦在小区和楼院,更需要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举措,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楚征和丈夫约定,等整个城市一切都完全好起来后,带着孩子出去逛逛、看看。
复苏
8月28日,郑州经开区,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下半年,中铁装备在产新机订单有60余台,其中重难点、海外项目盾构订单占比超过50%。目前,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加点赶工。
克服疫情与灾情的双重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据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上报的11421家“四上”企业中,复工11226家,复工率9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2318家,复工率98.4%。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郑州市出台惠企“政策包”,各区县市配套相应细化政策措施,分解中央救助工业生产资金1亿元,调整统筹资金16亿元,强化企业要素保障,支持企业加快灾后重建复工复产。
“先期25万元已经打到了公司账上,随后还有25万元汇进来。”受汛情和疫情冲击,中国电建郑州泵业有限公司被列为管城回族区首批救助补助对象之一,当企业补助救助款项打进公司的那一刻,公司总经理刘学峰心里暖融融的,“企业还有一系列其他的帮扶政策可以享受,这困难一定能挺过去。”
由于在封控区,简波一个多月没有去过位于二七区京广路街道橄榄城的办公室。28日下午,解封后,他坐在办公室里,有种莫名的感动,随即在微信群里告诉朋友:迎来解封,开工有望,欢迎有空来。
城市复苏,烟火可亲。28日晚8点左右,惠济区市场监管、城市执法等部门联合查看沿街门店的防疫管控,对符合条件的饭店予以恢复堂食。
“戴口罩、测温、扫码、间隔就餐。”一家全羊肉鲜汤老店的老板王进良一遍遍向顾客提醒着。“终于熬过来了,接着就是加油干。”在他面前,羊肉汤的香气随着蒸腾的汤汁飘散开去。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郑”在归来,也正在补短强弱中复苏。
相信挺过来,也会好起来。
编辑: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