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小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愿意当班级干部,认为这是老师对于自己能力的认可,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对此有些人开始退缩了,尤其是到了大学之后,很多学生更是不愿意才加这种活动了。
大学校园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也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各种新生事物冲击着学生的生活。
但是有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些应接不暇了,所以开始逐渐将目光回归到学习上来,一点点退出了社交活动,因此“佛系”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既不当班委也不入社团,但是毕业之后大多有些后悔了。
“佛系”大学生逐渐增多,既不当班委也不入社团
现在“佛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了,他们对竞争没有什么热情,始终保持着不争不抢,“无欲无求”的态度,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想法和需求,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但是在就业的时候可能就会因为缺少社交能力而吃亏。
大学生越来越“佛系”,一门心思只学习
大学生在面对新的生活的时候会有一些无所适从,所以在面对这些冲击的时候会自然选择回避,也就减少了一些社交活动,固守在自己的那一片天地里。
他们不会去竞选班委,更是认为班委是谁也与我无关,对于外界的社团活动也是很少参加,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上课、学习和自己的娱乐活动上面,这种大学生被人看作很“佛系”,但是很多人发现这种人越来越多了。
”佛系“学生大学时期生活单一,毕业之后有些后悔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的原因会成为人们眼中的“社交天花板”,他们就会选择在学习之余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在大家都不愿意承担的班委上也踊跃竞选,这些人活跃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之上,毕业后这些活动也许会成为有力的竞争因素。
但是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社交只会耽误自己的时间,将精力放在学习或者是自我放松上不是会更“香”吗?所以他们就会选择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部分学生的生活可能会比较单一一些,在毕业的时候就会因为社交能力的不足而失去很多竞争优势。
学生越来越“佛系”,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现实
第一点,有些学生在社交方面没有什么经验,会有一些“社恐”的心理。有些性格比较内向或者慢热的学生,甚至是会有一些“社恐”的心理,那么他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所以轻易不会去竞选班委,更不会去参加社团活动。
第二点,学生参加的活动过多,身心疲惫,不利于学生学习。虽然大学的学业压力没有那么大了,但是想要取得好成绩还是需要下一些功夫的,当班委或参加社团必定会有责任在身上,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活动过多会分身乏术,反倒影响学习成绩。
第三点,学生花费在提升自己能力上的时间多,已无暇顾及其他。大学生就业是个难题,很多学生看到激烈的竞争之后更加坚定自己提升能力的想法,所以除了专业课之外还会花时间学习其他的知识,只为了能够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本无暇顾及过多的班级和社团活动。
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社交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处事能力,这些能力是职场中非常值得看重的,所以学生适当的参加社交活动,能够提升自己的“情商”,在未来求职的时候能够起到帮助作用。
其次,学生在选择社团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去选择,不要给自己安排太多的活动,要选择适合自己,以免因为社团活动浪费自己太多的时间。
最后,学生要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和活动时间。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是课外活动也要进行适当的安排,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分配,学习上吃力的就多花时间学习,学习上比较轻松的话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能够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笔者有话说:“佛系”大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不竞选班委,也不参加社团,这样的现象的出现是有一些现实原因的,但是笔者认为事无绝对,任何事都是物极必反的,大学生想要在未来得到好的发展还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规划,将学习和社交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今日话题:你对学生不当班委不入社团的“佛系”现象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三度知识知识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