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时,很多人都说凑成了一个“好”字,从此之后儿女双全,这也是衡量家庭美满的标准之一。
或许,这对成年的父母而言,确实是一件美事,人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儿子、女儿都齐全了。
但随着儿女长大、成家立业,各种问题也会凸显。
例如:怎么公平的对待两个孩子,才能让孩子从心理上更好的接受呢?
年长的父母可能会说:我给了他们同样的爱和关怀,这一点足够了。但在儿女结婚买房的大事上,我的能力有限,只能资助儿子,没法资助女儿。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如果女儿不攀比哥哥或弟弟还好,但如果她就觉得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总是偏心于男孩,那这时候的父母就有苦说不出了。
二,真实案例
案例主人公:焦女士,63岁。(为方便叙述,全文采用第一人称)
01
我今年63周岁,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
我们生娃的时候,国家正提倡——独生子女最光荣,只能生一胎。但那时的观念还是多子多孙多福气,我们本觉得遗憾,但我却生了个双胞胎,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喜悦。
两个孩子从小到大,我们都一视同仁,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买双份。
在我们家,不存在男孩子受优待的问题,我整天也对孩子们讲:你们都是我的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都一样爱你们。
他们兄妹俩快快乐乐长大,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路相互扶持。
02
高考时,女儿因为成绩突出,考上了一所二本学校;而儿子名落孙山,上了一家高职学校。
说实话,甭管孩子考得好还是不好,两个孩子在生活上,都挺让我省心的,都是那种好孩子,听话还很自立。
毕业后,女儿在市里工作,儿子回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跑起了销售。
一转眼,女儿在市里找了对象结了婚,男方有房又有车,并主动提出给我们彩礼。
我们老两口觉得,我们是嫁女儿,不是卖女儿,只要她过得幸福比多少彩礼都强。另外,我们还给女儿和女婿准备了大红包,小家庭刚刚成立,肯定有不少需要钱的地方。
婚后,他们小两口过得也很好,我们总算放心了。
03
但儿子的婚事却迟迟没有动静,女朋友交了两三个了,一个也没有成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没房子,而年轻的小媳妇们又不愿跟公公婆婆同住,所以都不了了之。
为了不给儿子拖后腿,我跟老伴商量给儿子买套房,可一套房子谈何容易呢?
即便是我们县城,买个100平的房子也得需要五六十万,我们老两口省吃俭用了大半辈子,一共才攒了16万的积蓄。
后来,我们把婆婆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在她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把那套老破小卖了21万。另外,我们又用自己的房子贷了款,这才凑够了钱。
儿子本来不赞成我们年龄大了,还背一身债务,说自己挣钱买,可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再说了,给孩子准备婚房,这也是当父母应该做的呀。
04
但自从我们给儿子买了房,一向恭顺的女儿却不乐意了。
她打电话告诉我们:你们把养老金和全部的家当都拿来给弟弟买了房,以后养老找我弟弟就行了,可别指望我,我结婚的时候你们给我买房了么?
我细心给女儿解释,一来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二来你结婚时,男方准备了婚房。
但没想到女儿听到后直接冷笑了几声,然后开始反问我们:教育我们的时候说男女平等,儿女都一样,结果买房的时候只给儿子买,都是你们的理。
听了女儿的话,我一下子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当父母的,哪怕一碗水端的再平,也难以让每个孩子皆大欢喜。我从来都觉得自己不是重男轻女的人,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付出了同样的爱护、支持以及呵护和尊重,但在孩子心里却不这么想。
三,小结
其实,对于多子女的家庭来言,父母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为什么?
凡人都有个高矮,凡事都有个主次,凡情都有个长短,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父母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具体的疼法真的不一样。
例如: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一个经济基础好一点,另一个薄弱一点,在这个时候,父母会想尽办法接济家庭贫困的,不是因为ta偏心,而是因为ta想让每个孩子都过得好。
所以,子女要多站在父母的立场,变换角度、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父母,你会选择怎么做?而不是稍一不顺自己的心,就开始各种埋怨和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