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123亿元

中国财富网讯(何苗)在9月10日举办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 行长、扶贫金融事业部总裁钱文挥介绍,2015年6月以来,农发行把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重中之重,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保障资金供应,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3123亿元,惠及建档立卡搬迁人口524万人,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投放、余额、同业占比的“三个第一”,确立了易地扶贫搬迁的主力银行地位。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短板弱项,在已经出台38条差异化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再度推出21条特惠支持政策,重点支持52个未摘帽县和“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在疫情防控、“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领域给予利率、期限等一揽子特惠政策。 同时,不断加强精准管理和风险管控,确保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扶贫贷款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截至8月末,全行扶贫贷款不良率0.23%,不良率居于同业较低水平。

“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基础性问题,但根本上还要解决“新的一方水土还要养得起新的一方人”的问题,能脱贫还要能致富。”钱文挥介绍,“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就要转入后续的扶持阶段。”因此,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每年对22个有搬迁任务的省份每个分行下达具体的目标任务,制定专项的行动计划,对搬迁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特大型集中安置区,贷款投放覆盖比例不低于80%,力争实现全覆盖。对于搬迁贫困人口超过800人的大中型集中安置区的贷款投放覆盖比例不低于50%。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22个省级分行全部实现贷款投放,单独设置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考核指标,纳入全年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

在此基础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办贷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办贷优先、规模倾斜、利率优惠、期限延长,根据资金来源及其相应的成本,按照保本经营、保本微利原则,执行优惠利率,流动资金贷款期限1—3年,固定资产贷款期限可达15年,围绕支持安置区的教育、卫生、健康等三保障类的支撑贷款最长可以达到20年,对优质企业及采取风险补偿基金模式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贷款可以发放信用贷款,提高不良贷款率风险的容忍度,给予了一系列专项政策的安排。

此外,从今年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在五年内共安排1200亿元的专项贷款额度,分两个部分,其中1000亿元用于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200亿元贷款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设施的提升完善,包括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到2025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助力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实现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