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瑞玲 通讯员 柴金香
“人民的需求,就是我奔赴的方向,请党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这是大港栖凤中学党员教师李维喜接到动员通知后对党组织铿锵有力地回答。
他,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是教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李维喜就主动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同时他还担任九年级毕业班年级组长、班主任、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白天,他要备课上课,守着电脑给学生答疑,为学生做心理疏导;晚上,他戴上红袖标做志愿者,坚守在社区门口,做居民安全的“守护神”。每天从早忙到晚,从不间断。后来他又作为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接受了更繁重的防疫任务。一接到复课开学的任务,他更是忙得团团转,从学生的分班、教师的调配、课表的制定、学科组间的沟通等,连教室里每套桌椅的固位,他都拿着记号笔,一笔一笔地画出来。
2021年初,李维喜主动报名义务献血,献出了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对生命的一份珍惜。
2022年初,天津“奥密克戎”疫情发生以来,李维喜时刻关心、关注着疫情发展,得知滨海新区教体局驰援津南抗疫的消息后,他主动报名。
其实在李维喜的心里也是有一丝犹豫的,因为他是家里的独子,父亲6月份时突发脑梗,住院治疗半年,辗转各大医院,出院后需要长期护理。平时李维喜和妻子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只能靠护工来护理。父亲每次见到他,脸上都会洋溢着笑容,好像病也好了一大半儿。好不容易放寒假了,自己能够在床前亲自照顾父亲,尽尽孝道,这时候的他却要奔赴前线了。他多想好好地陪伴在父亲的床前,他第一次感受到“忠孝不能两全”。
1月15日,李维喜踏上了津南抗疫的大巴车。一下车,就进入社区开展工作。
第二天一大早,李维喜所在的第四小组接到任务进入封控区协助医护人员入户核酸检测,直到深夜12点多才返回驻地,几乎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时。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小区居委会的高度认可和表扬。
18日,驰援辛庄镇,李维喜一组人员进入封控区鑫庭花园入户采集核酸。他清楚地知道进入的楼内有确诊户和马上就要集中隔离的居民,不敢大意,全副武装。入户采集核酸,是一人一管,采集一人消毒一次,医护人员两到三层就要更换防护装备,可想而知24层楼,是多么艰苦的一件事情。
李维喜说:刚开始,一进封控区小区大门时,我非常紧张,进了单元门反而变得平静了,入户开始工作后,甚至有点兴奋。楼层高算什么?一口气,我们从24楼干到9楼,酣畅淋漓!
团队随身携带的试管用完了,他便主动申请去小区驻地去取,当时他根本没考虑在封控区,在已有确诊病例的楼道里,每一步都是有风险的。
长时间、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心都非常疲惫,回到驻地,他还要给家里回个电话,安抚担忧的母亲和卧病在床的父亲。
第二天,他强忍身体不适,继续参加到津南抗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