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两会代表们的提案接连上了热搜:跟生育有关的,大部分内容集中于“如何提高三孩生育意愿” ▼
除了以上这些,有关三孩的还有↓
“建议用人单位免费提供托育服务”
“建议给予三孩家庭定期免费育儿保姆照护服务”
“建议限购城市给予三孩家庭优先购房资格”
“建议返还三孩及以上家庭50%房贷利息”
“建议延长产假的成本由国家承担”
“警惕延长女性产假可能带来的就业歧视”
涵盖了保障休假,经济补贴,育儿服务,减少女性就业歧视等多方面。
为了催网友生三胎,人大代表们都太“拼”了。
1
三胎福利政策
有没有一款让你“心动”?
有几条人大建议,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董事长聂鹏举表示,免除高中三年的教育费用,第三孩考大学可以按地区差异实行10~20分的加分项。
加20分,岂不是开了外挂!这下,不管是学区房的负担还是鸡娃的压力,都可以变得轻松了一些。
网友们的反应呢?大多是陷入了大无语!或者当个段子看看就算了……
其实,去年5月31日,三胎刚开放后没几天,中国人大金灿荣教授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就被疯传,颇有先见之明:
高考的时候二胎家庭每个孩子加20分,三胎每孩加50分,要是四胎,妈妈选一个最“傻”的进985,其他三个还有50分补贴,这样4个孩子都能上985,皆大欢喜。
没想到还没过一年,高考加分就被提上了两会。
不过,凭啥三孩能加20分?人们深深地为那些没加到分的一孩、二孩打抱不平,纷纷遥想孩子高考结束后的某一天:
“为什么一样的分数,他就能上清华,我上浙大?”
“因为你没有哥哥姐姐。”
“我们家孩子考了660分没上北大,你家孩子怎么650分就能上北大?”
“我们家那个是三胎,加了80分。”
除了加分,还有加钱。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妇联副主席谢文敏提出:
二孩每月补贴600元,三孩每月补贴100元。一直到孩子3岁。
生娃发钱,本是件好事,生育津贴是鼓励生育的重要举措。
但还是引发了网友们的不满,认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1000元对一个孩子也是杯水车薪。”
“我工资6000,生三胎只能离职带孩子,领完补贴净亏损5000,这事我不干。”
“说实在的,身边能生三胎的,人家都是家庭富裕,还稀罕这一千块……”
1000元的三胎补贴,很多人都觉得这就像是买兰博基尼时的500元优惠券一样“浪漫”:对买不起的人来说,差的不是这500啊!对买得起的人来说,也不需要。
同样逻辑的,还有人大代表张兆安的建议:
建议限购城市给予三孩家庭优先购房资格。
网友:
“我缺的是购房的机会吗?我缺的是购房的钱!”
在巨大的生育成本面前,购房机会,补贴1000元,在人们看来不过是隔靴搔痒。
生育成本是影响一个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大的因素。
2月22日,北大光华管理学教授梁建章、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等在育娲人口研究公众号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
报告指出:
如果要把3个孩子养到18岁,城镇家庭平均要准备113.1万元,即使在农村地区,平均也需要68.4万元。
平均下来,每个孩子养到18岁的养育成本是——城镇37.7万,农村22.8万。
生育成本,不止是钱:
有人就曾经总结,敢生三胎的家庭都是哪样的家庭,总结了以下7条↓
虽然是段子,但也确实很现实:大房子,老公靠谱,老人帮忙,重归社会年龄太大找不到工作的风险……
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没人带孩子”。
关于“没人带孩子”这一项,#建议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也上了热搜。毕竟公立幼儿园供给不足,许多家庭只能被迫选择价格昂贵的私立幼儿园,增加了生育成本。
不过网友表示:
能不能先把一孩的问题解决一下?
能不能把不足6%的托育率提升一些?
2
社会对育龄女性是否友好
才是生育养育的痛点
促进生三胎,或者说促进生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加大全社会对女性的支持。如果,生孩子=丧偶式带娃,职场歧视……没有女人会愿意生。
纪录片《生门》的导演曾说过:
“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
今年两会上,有另一位人大代表周燕芳也说出了心里话:
“身为女性,我在职场中看到男女性管理者都歧视女性应聘者,苛求养育孩子的女职工提高工作强度;
看到没有收入来源的全职妈妈全年午休为家庭付出无偿劳动,却得不到社会家庭对其价值的认同;我也担心,生育这件事变得只与女性相关。”
在鼓励生育方面,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
欧洲国家中生育率最高的法国,二战前就开始鼓励生育,总和生育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自1993年创下历史最低的1.66之后,在2018年回升至接近2。
除了丰厚的经济补贴,高入托率,还有与大企业携手打造的“家庭友好型企业氛围”,男女劳动参与率差距不到10%。
而作为世界上少子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日本的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的状态。
日本推行了不少政策,包括产假,一次性42万日元的生育津贴,每月约1万日元儿童补贴,托幼服务……但都没有什么显著效果。总和生育率停留在1.4。
其中的原因,除了错过了调整生育的最佳时期,国家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重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严重的职场性别歧视,让女性放弃了结婚生育。
传统男女分工最为明显的日本,也是当今世界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
图源:泽平宏观
作为女性生育的福利,产假也一直是争议的话题,产假对生育率也有着影响。
如果只是单单延长女性的产假,只会让她们面临更严重的职场歧视。
这次两会,人大代表蒋胜男就提出:“警惕延长女性产假可能带来的就业歧视。”
并且她提出:社会需要给育龄男性足够的家庭时间,承担家务和共同育儿。
“男性陪产假应该延长吗”也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与之前备受吐槽的加分,买房优惠建议不同的是,蒋胜男的这条建议下面,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在法国,产假方面,有16周产假,11天男性陪产假,1年夫妻共享育儿假,以缩小男女育儿假的不平衡。
增加男性的产休假,让男女共同负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才能缩小女性在职场上受到的差别对待。
3
我们面临着的
生育率危机
人口是第一生产力,但在2021年,我国新增人口数量创下了1962年以来的新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中国2020年新生儿数量仅有1200万,同比2019年下降265万。2020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仅有8.52‰,首次跌破10‰(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了1.3。比隔壁长期少子高龄化,总和生育率停留在1.4日本都低。
另一方面,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
60岁以上人口超2.64亿,全国有6省老年人口超1000万,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龄化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将势不可挡,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我国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社会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迫在眉睫。
上文提到的“如何提高三孩生育意愿”的很多建议中,有很多是“第三(二)个孩子可以享受到的福利。
但如果连一个都不愿意生,那些三孩才能享受的福利给谁呢?得先让人愿意生一个,再让人愿意生两个、三个……
我们都在期待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这不仅仅需要每个小家的力量,更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力量。
如果好政策、好福利能落实到“每一个孩子”上,生育率说不定就能提高了。
如果生育环境更友好了,会不会三胎家庭也变多了呢?
对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区跟我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