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张智 博鳌报道
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时至今日,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并反复,各国仍在采取不同形式努力摆脱疫情冲击。
许多人心头难免有所疑问:我们何时能够走出疫情?我们走出疫情的标准是什么?
“面对奥密克戎疫情,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脆弱人群的病死率,将始终是未来各国能否摆脱疫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的“科学为盾,战胜疫情“分论坛上给出了答案。
与此同时,张文宏指出,此次上海疫情中重症患者几乎都没有打过疫苗。由此可见,着力提升疫苗接种的效率和可及性,同时对于脆弱人群给与更好地教育至关重要。
走出疫情的重要指标
“病例死亡率(CFR)在奥密克戎时期需要予以特别考虑,因为奥密克戎疫情蔓延时感染量特别高,这个指标乘感染总数是我们考虑死亡病例总数,这是我们现在评价整个疾病负担以及医疗资源是否充足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张文宏表示。
张文宏以亚太地区为例进行阐述,如新加坡、泰国以及其他的亚太区,即使医疗资源相似,病例死亡率(CFR)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如何去计算在奥密克戎大流行期间的一个病死率问题尤为关键。
“目前上海阳性感染者超过43万人,死亡病例25人。而在这25人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九成,几乎每一个病例都有基础疾病。与此同时,上海出现的重症病例几乎都没有接种疫苗。“张文宏谈及当下上海疫情的情况时说道。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也指出,在香港的研究发现,死亡主要集中在在老年人群体。特别是没有接受疫苗的老年人群体,他们的死亡率是高10倍的。对于高龄人群而言,如果他们还有说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死亡率会更高。为此,陈冯富珍建议,必须保护脆弱人群,特别是这些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的人群,以此为他们推行疫苗的注射。
“凡是脆弱群体疫苗接种非常高的国家和地区,病死率就会大幅度下降,这是我们走出未来疫情重要且关键的科学手段。”张文宏指出,只有保障更高疫苗接种率和医疗资源的供应,我们才可以最终安心的走出这一波的疫情。
中国因为此前疫情控制得非常好,人们感受到的风险比较低,从而出现了“疫苗犹豫“,即不愿意接种或者是对于疫苗接种有一个迟疑。为此,张文宏建议,需要提升疫苗接种的效率和可及性,包括上门接种,同时对于脆弱人群给与更好地教育。
张文宏认为,未来摆脱疫情可能会有很多指标,但是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病死率,将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如何通过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在面临新冠感染之后,我们如何能够提供非常充足医疗资源的救治,才可以真正的做到保证病死率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在疫情前面人人平等。
推进接种疫苗的平等性
事实上,随着疫情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疫苗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
虽然目前全球新冠疫苗产量有所增加,接种率有所上升,但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差距悬殊。
据了解,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接受第一针的接种的人员占三分之一,其中84%的非洲人口没有接受任何的疫苗注射。尽管当下的疫苗产量已经足够对全球人员进行疫苗接种,但在中低收入国家人群当中,只有50%不到的人口接种疫苗,而占世界20%的最脆弱的群体很少接受注射。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乔帕甘认为,当下需要推进接种疫苗的平等性,以此满足人们最紧要的需求。如果疫苗有足够的可及性,就能在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支持免疫的相关活动。
“在缩短疫苗注射的差距方面,不少国家已经做出了表率。“乔帕甘认为,在确保疫苗的可及性和平等性方面,中国政府给予了大量支持,向全球支援了很多疫苗,作出了极大贡献。
“之前中国向菲律宾提供了很多疫苗。如果没有中国提供疫苗,我们现在应对的状况会更具挑战,因为根本没有保护。“据菲律宾总统企业事务顾问康习商介绍,中国国药跟科兴免费提供的疫苗很大程度上帮助菲律宾高龄人口免受疫情重大伤害。
乔帕甘预测,疫情还将持续,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任何单一国家都是无法战胜疫情的。而全球各国必须要建立合作,确保疫苗是安全有效、均等可及的,一起努力保护疫情下最脆弱的人群,这是当下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