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可以多做就多做一点吧!”这两天,这句话总在江苏省援沪医疗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队员们的心头萦绕,仿佛有着神奇的力量,在上海临港方舱连接起一串串爱的接力。
“奶奶今天中午吃什么?拍一张照片发给我看看。”4月27日中午,江苏省援沪医疗队临港方舱队副队长、中大医院党委委员黄英姿副院长在“中大援上海方舱管理群”内问道,陈奶奶(化名),94岁,是上海临港方舱医院部分区域转型为定点医院后于4月23日凌晨收治的高龄病人,黄英姿副院长得知后特别关心,第一时间到病床边关心老人家的病情、医疗护理措施以及饮食起居等情况,在了解到方舱内的饮食不太适合奶奶,黄英姿副院长就一直惦记着奶奶的一日三餐。
当得知奶奶中午只吃了一小块蛋糕,黄英姿急了,“从照片上看,感觉精神不如昨天。我知道方舱生活物资供给不容易,但高龄老人营养补充非常重要。我们还是要想想办法。”停顿了一会儿,黄英姿又说,“可以多做就多做一点吧!”
“是的,黄院说得对,我有麦片,可以让人赶紧带进去”;
“我有八宝粥,驻地早餐有鸡蛋,明天我不吃带进来”;
“喂饭的时候一定要慢,一定要等到她吃完了再喂,防止误吸”;“除了吃的,我们还要每2小时帮助奶奶翻身、拍背”;
“我们援沪队员有康复科医生和康复专科护士,可以帮助奶奶做一些康复训练,促进康复”……
一时间,关于奶奶在方舱的生活、治疗,一个个细致而温馨的方案诞生了。
2个小时后,舱内队员发来微信,“护士长托人带进舱的麦片,奶奶刚刚吃了150毫升,还喝了牛奶;黄院长托人送来了小点心,奶奶在方舱的吃的,再也不用愁了。另外,柳波医生和康金凤老师刚刚指导我们为奶奶做了康复训练,奶奶可开心了,还写了感谢信!”
“可以多做就多做一点吧!”这句话仿佛成为了让爱接力下去的动力。“老人家的亲人不在身边,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照顾”,“方舱内行动不便的老人,都应该得到关爱”!就这样,“临港好好照顾老人组”成立了,江苏省援沪医疗队、华山医院、浦东民政,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团队,串起爱的珍珠,成为临港海上最温暖的守护。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