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掌上曲靖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父亲之于孩子,是无可替代的榜样,看到父亲,我就知道我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崇拜感,从小到大都溢于言表。父亲最主要的角色是一名老师,在我心目中,他是楷模,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然而,当理想变成现实的时候,没有想象中的桃李满天下,也没有英雄的勋章。是的,大学毕业后的我被分配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边疆县城——红河县。那是一座哈尼族聚集的小县城,有着绝美的哈尼风光和迷人的哈尼风情,是一块藏在深山中的璞玉,“诺玛阿美”是哈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最好诠释。从此,我便亦步亦趋地跟随着父亲指引的方向,开启了我在边疆的教学之路……
每年的5至10月份是红河的雨季,夏暑未退,秋雨就下了起来,霏霏雨线忽大忽小,淅淅沥沥反反复复。受连续降雨影响,通往我所在教学点的路段发生多处溜方,出现了路基被掏空的现象,公路行驶受阻。无奈之下,学校负责接待我的杨老师便带我从小路(田埂)徒步回校。杨老师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大姐姐,她看出了我的窘迫,安慰道:“这条小路的尽头就是学校,我是从这所小学校毕业的,毕业后我又回到了这里,这条路,我已经走了10年……”
抵达学校的时候,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现实中的“大眼睛女孩”,她们个个衣衫单薄,但是干净得体。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融化了我的心,就这样,洛那小学成了我的家。
但是这个家并不富裕。我们没有大门,甚至没有围墙,学校和外界只隔着一层铁丝网。站在教学楼上,能清晰地看见忙碌的马队,它们走走停停,摇着铃铛,驮着粮食和希望,从遥远的地平线走来,早出晚归,咀嚼着生活,丈量着大地,播撒着希望,贩卖着晨昏。
狗儿们在把小主人安全护送到校之后,仍不舍得离开,静静地躺在课桌下,宛若一个懂事的小宝贝正在等待母亲的安抚。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句话可一点儿也不假。我们住的地方是原来堆放劳动工具的储物间,这间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已经出现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可怎奈秋雨绵绵,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胡乱地拍打在我们的脸上、床上……
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我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我的梦想。村子太穷了,但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如果孩子们自己不好好读书,不靠自己走出大山,没有自己谋生的能力,他们的后代也会和自己一样留守家中,周而复始,穷村子依然是穷村子,教育贫瘠的土地上,经济绝不会肥沃。
正式上课之后,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一个有趣的人,我带出来的学生也必须是有趣的。于是我带他们欣赏冬季校园的樱花,进山采蘑菇,并写下观察日记;买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激励后进生学习,也会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同时,我还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努力的模样和成长的瞬间,很幸运,我们得到了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捐赠。
相比较我的付出,山区孩子们回馈给我的更是无尽的财富……他们会从家里摘来新鲜的瓜果蔬菜,也会从书包里掏出两枚鸡蛋,神神秘秘地凑到我耳朵边说:“老师,这是母鸡刚下的。”还会从路边摘来野花,悄悄地放在我的门口……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说过:“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是啊,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承担起培养优雅生活者的重担,为此,我要做到的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扎根乡村,奉献青春,用青春热血,铸就教育华章。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六个年头,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我已褪去了稚嫩,洋溢着激情,散发着力量,青春的面容下藏着颗滚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