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说到一个人“爱忘事”大多针对老年人,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情况。记忆力下降是一种病症,临床上尤以40-60岁的人最为多见,他们迫切渴望知识更新,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些中青年由于社会压力大引发心理问题,感到工作紧张、焦虑、易怒,导致记忆力下降。
例如:某样“非常重要”的东西被自己放在了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结果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放在哪里了……又或者突然被问到昨晚吃了什么,也是大脑一片空白,有的人会对自己产生质疑:我还没老呢,这是病了吗?首先我们来简单测试一下你的记忆力如何。
一分钟自测记忆力
以下问题如果回答“是”,加1分;“不是”,加0分。
1.你自我感觉记忆力越来越差吗?
2.是否发现自己经常精力不集中?
3.是否时常会发现自己想说什么但又很难表达清楚?
4.学会一件事情是不是比过去用的时间长?
5.计算数字时,如果不写下来,是否很难计算?
6.是不是常常感到脑力不足?
7.是否发现,集中精力做事情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8.看到一个比较熟悉的人,但记不起这个人的名字,这样的事情你是否会时常发生?
9.是否发现,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但记不起昨天发生的事情?
10.是否经常忘记今天是星期几?
11.是否经常把钥匙放错地方?
12.要找一样东西,但又忘记了要找什么?
13.你的家人和朋友是否发现你比过去爱忘事?
14.你会经常讲自己的经历吗?
结果评估:
4分或4分以下,说明你的记忆力和精力集中的能力都很好;
5分到10分,说明你的大脑正在开始退化;
10分以上,说明你的记忆力和精力集中的能力都在明显减退。
是什么偷走了你的“记忆力”?
01
年轻人记忆力下降的原因
老年人的记忆力随着身体各器官的老化以很慢的速度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正常现象。而年轻人经常健忘和很多因素有关。专家表示,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决策能力等神经认知功能是大脑最基本的功能。除了病理性的记忆力下降,受工作环境、压力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非病理性的记忆力下降。
● 因素1:情绪压力
当人处于焦虑、抑郁、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状态时,大脑会分泌应激激素,这种激素短期释放可以保护自身,但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长期释放会损害海马结构。而且抑郁还会导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合成下降,这种因子堪称是“大脑的肥料”,当它合成下降会使神经可塑性下降,从而使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大脑执行能力变差、学习困难等“假性痴呆”的情况。
● 因素2:作息紊乱
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容易造成植物神经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暴躁易怒、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早醒梦多、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 因素3:不良嗜好
如抽烟喝酒等,饮酒过量会导致部分记忆的丧失。由于酒精对脑细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会发生暂时性记忆丧失。
● 因素4:重度依赖电子产品
电子数码产品最大的优点就是便捷,能迅速找到几乎所有需要的信息,连简单的加减法都要用手机计算器。过度依赖它们,负责记忆的大脑区域就会变得越来越懒,记忆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激活,会处于懈怠状态,记忆力自然就会下降。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就表明,长期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人的认知、分析等能力减退,简单说就是“越用越笨”。
● 因素5:健康出现问题
如出现脑组织结构损伤、抑郁症、神经衰弱、慢性鼻窦炎、脑动脉硬化等疾病都会导致记忆力衰退。而且研究发现,牙齿数量越少、牙龈问题越严重,对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影响就会越大。研究人员认为,口腔健康差,饮食就较差,而有益大脑健康的营养摄入就会较少。口腔疾病特别是牙龈炎,会在人体循环系统内引发炎症,从而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记忆力受损。
02
哪些记忆力衰退需要警惕
上文提到的因素1-4导致的记忆力衰退,一般属于可逆症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一般可以恢复健康状态,不需要过分担心。而因素5说到的病理性问题,则需要格外重视。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要及时到医院筛查。
近事遗忘
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总是印象模糊,记不清其中细节,反复询问或重复。
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木讷
可能是颈椎退化或颈部肌肉劳损的信号,时间长了还会引发颈椎病。
突发方向感变差,定向能力变弱
如拿东西时辨别人与物品的距离有困难。
语言表达困难
说话连贯性下降或找词困难、叫不出人名等。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不希望记忆力衰退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随着年纪增长,一定程度上的衰退不可避免,我们需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在这过程中,如果发现衰退不符合正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找病因。
编辑:李艺菲
校对:于潇枫
审核:叶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