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周口。男子程某与朋友谈生意,40小时内连着喝了4场酒后身亡。家属称一朋友想让程某做一个项目,便在酒局上一直劝酒。监控画面显示,当时程某状态不佳,下楼梯时还摔了一跤。但是这些酒友没有一丝重视,更没有将男子送往医院。
看了感觉心酸。这种酒局,明显带着利益交涉问题,程某也算是为了生活的拼搏。结果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让人惋惜,也让人感到一种无奈。
想起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么程某也是为了业务,似乎也是如此,然而对于程某的死谁该负主要责任呢?
程某的家属觉得是同桌人劝酒导致,而同行人则说没有劝酒。我们先看看大致情况:
5月3日,程某、刘某、时某谈生意,先喝了一斤半,白酒,然后又去ktv喝酒,第二天又喝啤酒,下午又喝了三瓶白酒。回宾馆后,不幸死亡。
不难看出,确实有同行人在一起喝酒,程某母亲一口咬定有劝酒行为。而其他当事人不承认,只说可以走法律程序。
看完网友也纷纷发言,表示最恨劝酒的人。
这个确实,酒桌子文化让人头疼,有些根本就是把利益绑在一起的。
比如曾经看到酒有人说,感情深,一口闷。这个还好点,还有人说,酒干了,生意才交流。
表面上一团和气,都是兄弟,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有人靠酒成功了,有人成仁了。
去年年底,眉山某物业公司新任经理唐某在公司年会上饮酒过量,回酒店后不幸身亡。
而如今程某因为业务饮酒也身亡。实在让人感叹,成也酒,亡也酒。那么对于饮酒死亡,谁该负责呢?
明显,国家法律规定,对于劝酒者必须承担责任。
但还是要提醒,生命是自己的,自己也要承担主要责任。毕竟饮酒者多是成人了,应该知道酒精可以致人死亡。
不管是否为了什么,都应该知道生命更重要。有人说为了生存啊,不喝酒没业务。似乎也要饿死。
但事实真如此吗?肯定不是如此。做好业务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只要有勤劳双手,怎么会饿死呢?
所以关键还是要自己有取舍,同时知己知彼。有些人喝酒是为了气氛好点,酒量不好,就不要喝多了。有时为了命,怎么选大家都知道。
但有时,不知道自己能喝多少然后醉亡。像本事件中程某绝不是第一次喝那么多酒了,第一天没事。所以他觉得第二天也会没事。
结果不小心身亡了!
所以关键是不知道结果,只能预防。而喝酒多了,有时根本就不知道了,这就是醉酒可怕的。
醉酒了,喝得还多些。好像第二天他们喝了两瓶白酒。所以预防必须是在事前,有清醒的人陪同,这样可以防止喝多。
想想本事件中,三个人都喝醉了,程某下楼梯都摔倒了,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程某家人一直质疑为何不送医,其实很简单,大家都醉了,谁顾得了那么多呢?
所以,醉酒需要清醒的人陪同,否则结果只会朝更坏的方向走。
不难看出,醉酒时朋友没有谁顾得了谁,所以有人说酒肉朋友不可靠,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反对劝酒,更反对那种以利益捆绑酒量的酒局,饮酒适量,才是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