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变身“小牙医”
“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5月28日上午,20名南京晨报小记者走进位于新街口金鹰国际健康中心16楼的美峤正畸,一首“刷牙歌”让不少小记者记忆深刻。
活动当天,趣味讲座、刷牙比赛、口腔检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小记者们收获爱牙护牙知识的同时,还换上白大褂,变身“小牙医”,体验了一回当“牙医”的乐趣。
PART 01
妙趣横生,
家长直呼“讲得太好了!”
在趣味课堂,小记者们排排坐,禾美口腔、美峤正畸创始人穆锦全将爱牙护牙的健康科普讲得妙趣横生,小记者们听得也格外认真,尤其到了问答环节,他们个个高举双手,争先恐后回答。
“知道哪些坏习惯会损害我们的牙齿吗?”当穆锦全院长抛出问题时,“咬手指、口呼吸、大龅牙”小记者们将答案脱口而出,不仅如此,还有小朋友举手补充,现场气氛热烈,围观的家长们的拍手称赞。
为了鼓励小记者们的积极性,美峤正畸还贴心地准备了红包墙,回答对问题的小记者可以亲手取下一个红包。
“穆院长,您讲得太好了,语言生动,让我们家长也涨了不少知识。”趣味课堂之后,不少家长便把穆锦全院长给围了起来,有咨询,有点赞,好不热闹。
PART 02
手把手,
护士姐姐耐心教刷牙
讲座结束后,小记者们转入第二个“战场”——刷牙比赛。为了更为直观展现出刷牙效果,护士姐姐将小记者的牙齿表面涂上红色的菌斑显示剂,再刷牙。
牙菌斑显示剂其实是一种内含可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均匀涂抹在牙齿上后,可让牙菌斑被染色,被染色后的牙菌斑可以加强牙齿彻底清洁,预防龋齿及牙周病。有了它的存在,几乎可以说是能够让牙菌斑无处遁形,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自信满满的找到牙齿上的“瑕疵”。
虽然过程十分严格,但小记者们个个跃跃欲试。“涂上红色的东西,实在是太丑了,我一定要把它好好刷干净。”来自莫愁新寓小学三年级(4)班的许翊晨还没开始,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来自红山小学四年级(1)班的聂逸辰告诉记者,他是根据“刷牙歌”里面的方法来刷牙的,“虽然用的时间感觉比平时要长许多,但红色的都被我刷干净了”聂逸辰高兴地说。
来自南师附小的徐祺然妈妈告诉记者,小朋友在家虽然每天都刷牙,但每次都靠“糊”,随便刷几下就完事了,也曾帮助孩子刷过,一是坚持不下去,二是感觉自己的刷牙方法都不对。“这次活动,不仅为孩子的口腔问题解了惑,而且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爱牙护牙的知识。”
这边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活动,另一边美峤正畸的医生叔叔阿姨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按组跟踪小朋友在活动中的表现,并现场打分,经过趣味问答、刷牙比赛两轮角逐,来自雨花外小的三年级(13)班的张靖欣得到的“小贴花”最多,获得一等奖。具体获奖名单如下:
穆锦全院长告诉记者,就拿蛀牙来说,年龄越小,它的发病率越高,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发生蛀牙的概率是最高的,10个孩子7个存在蛀牙的问题。而蛀牙的发生主要与孩子刷牙方法有关。7周岁以下的孩子刷牙几乎是全军覆没,刷不干净、不到位,时间不够都是原因。
PART 03
穿上白大褂,
我是合格的“小牙医”
临近活动尾声,备受期待的“口腔检查”环节终于要上场了。值得一提的是,接受口腔检查的不仅仅只有参与活动的小记者,陪同的家长同样需要接受口腔检查。
“妈妈,你的牙齿里有3个黑洞,上面1个,下面2个,哈哈哈,原来你的牙比我的还要差!”雨花外国语小学三年级(2)班的阎乐天在口腔科医生的帮助下,俨然一位严格的“小牙医”,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
当医生给他检查时,却又拘谨起来,“你也有小黑牙哦,然后牙缝有点大,回家要好好刷牙哦……”医生一边帮小记者检查牙齿,一边叮嘱家长,孩子的口腔问题不少,平时要注意孩子的刷牙习惯和口腔卫生,日常生活中,可以督促孩子吃一些硬的东西,像苹果、甘蔗等比较硬的食物,最好让孩子自己啃。
PART 04
口腔正畸,
孩子意愿放第一位
“牙齿排列不整齐、双排牙、牙齿拥挤等等口腔问题在小记者中十分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需要进行口腔正畸的。”穆锦全院长介绍,在孩子乳牙期(4-5岁)除伸舌头、吐舌头、咬嘴唇等不良习惯,还有地包天、大龅牙等情况都需要提前干预外,其他几乎都不需要矫正,尤其是牙齿排列、牙缝、牙齿拥挤等。即便到了替牙期(8-12岁)也只有少部分孩子需要接受口腔矫治。
穆锦全院长特别提醒广大家长,给孩子进行口腔正畸,时机非常重要。“快乐矫治”的精髓就是要关注孩子自己的意愿。孩子愿意矫治,事半功倍,孩子不愿意矫治,完全可以往后再延迟两年,只需要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