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感到最近周末综艺看不过来了!
唱跳、Rap、舞蹈,各种类别的舞台令人眼花缭乱,抱着iPad摊在沙发上,一边嗑瓜子一边评头论足的大家,有时候难免也会好奇:这些综艺节目都是怎么做的呀?
叨叨曾去过一些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看到大家根据对讲机里此起彼伏的指令有序地忙碌着,舞台上两三个人几分钟的表演,背后是几十上百号人的辛苦付出。
一般来说,一档综艺节目制作涉及导演、导播、摄像等在内约十多个工种的配合,灯光怎么打最好看?什么时候需要切景别?现场拍摄为什么还需要转播车?为何说彩排比正式录制还重要?
带着无限好奇,叨叨来到了廊坊大厂影视小镇,和正在《爆裂舞台》现场紧张制作的团队们,聊聊一场竞演舞台诞生的台前幕后。
舞台“大脑”在场外?
“催更”常是网友们看节目的心态,但对一档综艺节目而言,最终几小时的成片往往需要大量素材以及前期准备。
《爆裂舞台》总导演李俊贤告诉叨叨,音乐竞演类节目处理音乐版权往往就要花上7-10天,音乐改编与型秀设计分别需要3天和2天,再用一周时间完成道具制作。
加上后续彩排和录制至少2天,以及剪辑上线,林林总总算下来都要花费近一个月时间。
细化到节目执行阶段,也有很多繁杂而细节的工作。
比如某种程度上说,彩排比录制还重要,不仅是一个纠错的过程,也是所有前期策划的第一次落地,各个工种的磨合都会在彩排时完成。
转播车是节目录制中极其重要的工具,驻车导演、导播、音频以及很多技术方面的操作都在转播车上完成,是综艺录制的“大脑”。
“转播车驻车导演是现场录制的核心之一”,作为《爆裂舞台》总导演,李俊贤也是转播车驻车导演。虽说有时需要到现场与艺人沟通秀的设计和舞台表现,但整体来讲导演在车上待的时间更多,借助转播车的通话设备向现场输送指令,所有调度也都以车上的指令为准。
所以,导演负责录制流程的统筹与总指挥,无论环境镜头与人物情绪表达、还是现场灯光、收音等技术问题,小到各环节人员提出的需求都及时解决,但不会是大家想象中站在现场对大家吆五喝六的状态。
而观众看到的那些“神仙画面”,导播是幕后操盘手。
一个节目现场有十几二十台摄影机,每台摄影机有不同的角度和分工,录制时相对独立工作,我们看到哪台机位的镜头,取决于导播对所有机器的整体把控,现场拍摄画面信号进入转播车,导播在转播车上加工、录制——也就是通常说的“切画面”,然后交给后期精修。
镜头切不好,会给观众带来不适感,比如觉得高光的dance break镜头太碎,或是体现表演者情绪的时候,没给特写却给到全景。
只不过具体操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简单。叨叨参观了《爆裂舞台》的转播车,导播台是车上占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域,主要分为大屏和操作台,总导播直接负责画面切换,技术导播负责技术对接和技术处理,分镜导播则负责参与分镜的制作,至少三人来配合完成整个流程。
“摄像机信号画面传送到转播车上,在这面墙上能看到所有的现场画面和摄像机型号,”《爆裂舞台》总导播刘睿给叨叨比划着。“我们通过车上的通话系统和摄像师随时沟通,主要考量的是如何能以最优质的方式来呈现和录制,对整体的画面、视觉负责。”
表演——录下来——加工——播出去,看似简单的流程背后覆盖了太多要完成的工作。就拿《爆裂舞台》来说,一期节目5场表演,不算上真人秀的部分时长可能不足1小时,实际录制却是6、7个小时起的节奏。
早已理解录制是“长跑”的幕后团队,有时会趁着舞台道具更换的间歇跑出去买根烤肠充饥,叨叨目睹着导演们一溜小跑冲去便利店,才知道弹幕里“给导演加鸡腿”诚不我欺!
为什么仅仅一首歌,我却看哭了?
“炸了炸了,这个舞台太炸了!”
“好想去听演唱会啊!”
“XX哭的也太感人了5555”
神级舞台视听是能够让观众情绪跟着节目跌宕起伏的,对制作团队来说,要成就完美的舞台效果,个人经验非常重要。
李俊贤坦言做导演要“全能”,既对节目的核心逻辑与细化情节有把控,也能冷静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没有个十来年的经验是不行的”。
比如做《爆裂舞台》,每位艺人对舞台都有自己的要求和看法,作为导演要能捕捉到她们在台上释放的情绪。与导播对脚本,和摄像说运镜,从音乐出发来设计型秀舞台、调整灯光效果,视听表达要精确到每一秒。
镜头捕捉也是一个舞台效果成败的关键。第一次竞演舞台宋雨绮演唱《巨人》,舞蹈演员在两侧手持灯光穿梭而过,制造出黑白电影般的光影效果令人惊艳。以歌者和舞者的互动,强调光影明暗和黑白对立的关系,这种艺术形态是导演的第一次尝试,“能不能把人抓(拍)清楚,是我当时最担心的问题。”
导播在考量画面时,会融入自己对秀、对艺人和对节目整体价值观的理解。
比如第二次竞演时单依纯和Yamy演唱《妈妈说》,前一秒是舞台大全景与单依纯柔美的吟唱,下一秒就切到Yamy冷峻的侧脸特写,音乐风格也随之转换成酷girl说唱。
这些让观众起鸡皮疙瘩的瞬间,是导播对于分镜设计的提前构思:吸收作品本身的内涵,也对表演者的肢体动作、歌声情绪的传递有所呈现。
按照刘睿的个人经验,一些舞台需要表达较强的情绪张力和戏剧性,设计画面时就会避免唱跳类型或晚会形式的镜头,不会给特别多的大景别,而是以展现情感或者面部的细节特写居多。
扬长避短也是导播考虑的要素。不同的艺人和舞台特性不同,单依纯的舞台偏静,就避免过多肢体的画面展示,而更多展示静态的角度并凸显唱功;而对于唱跳型舞台,画面更加动态活泼,要放大表演者在肢体上的优势。
每次节目上线,制作团队都必定会回看节目,还会密切关注弹幕评论。通过观众反馈了解大家的需求,对下一次的舞台进行优化,这是综艺幕后工作者的日常。
“我们节目是做给观众看的,他们的反馈很重要。”
比艺人还忙的转播车,竟是“私人订制”?
可别以为娱乐从业者都是晚睡晚起,叨叨早上9点到达《爆裂舞台》现场时,爱奇艺的转播车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了。
技术老师在车周围拉线,车上的设备调试准备就绪,导播台在与现场沟通调整白平衡,第一次登车的叨叨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从外面看像是去郊区度假的房车,你以为会从里面掏出烧烤架,万万没想到内部仿佛神盾局!出于使用空间的转换车身还能变形,变形金刚内味儿也有了~
据了解,爱奇艺的这辆车是专门为综艺节目定制设计的。区别于市场上体育赛事和晚会转播车,从线路设计、设备搭建到技术要求都以综艺节目的需求出发,在节目的收录、保密和4K效果呈现上,有着更突出的优势。
转播车不止服务于节目,也服务于使用者。“通话质量特别好,屏蔽了很多外部信号,保持了我们(车上)和现场的沟通”,李俊贤很兴奋。车内与现场的实时沟通非常重要,他之前遇到过在现场叫不到人的情况,状况频出令人头大。
转播车在设计之初,就征询了爱奇艺各个节目制作工作室的意见,以及具体操作人员的习惯和方式。技术方面得到充分保证,让综艺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在内容上钻研。
从装修布局到工位摆放,刘睿给自己与这辆车的适应度打90分,“导播不需要过多调整,操作上顺手,沟通成本也减少了很多。”
叨叨从他们口中了解到,爱奇艺转播车的档期可谓是比艺人还满,经常连夜“赶通告”,穿梭在全国各大综艺节目录制现场。
车辆运营和技术老师李冠军告诉叨叨,每次使用完都会总结复盘,爱奇艺自制节目不断创新,转播车的设计使用随之调整升级,未来有计划投入更多生产、规模化应用。
最近几年,爱奇艺综艺节目工作室的数量日益庞大,聚集了大量专业的创意人员,这些工作室选择自制或与综艺行业众多优秀的制作团队达成合作,在综艺节目制作上,不论是创意策划团队还是技术团队,都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从而造就了很多热门综艺。
今年,爱奇艺推出的“综艺定制化”转播车,更让综艺节目的制作插上了技术的“翅膀”,高精尖的设备和生产工具,让内容创意者脑海里那些天马行空、深入人心的综艺策划变得更容易落地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