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荣:“95后”的担当

“喂,您好,我是咱小区的志愿者,请问您有什么需求?”这是王春荣在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接打电话时重复最多的话。作为任城区安居街道的一名“95后”党员干部,王春荣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号召到社区报到,就地转为志愿者,并牵头组建了11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与社区居民共克时艰。

凌晨5点天还黑着,王春荣已经穿好防护服在社区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组建的17组核酸采样工作队,连续8天为2300多位居民挨家挨户上门核酸采样,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核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发状况也不断出现。“小王,5号楼3单元有个居民出了疹子,实在痒得难受,你快去看看吧!”看到痛痒难忍的阿姨,王春荣立即联系医院询问就诊政策,安排好陪同就医的志愿者,为其准备防护服和出门手续。“喂,你好,13号楼缺十几个采样管,我们现在在2单元4楼!”“好的,稍等,我这就把棉签和试管送过去!你们辛苦!”一边是居民诉求,一边是工作安排,应接不暇的求助电话让王春荣分身乏术,但她却紧张而有序地安排着、解决着。

上午核酸采样结束后,王春荣又立即到大门口值守,做好群众的物资保障工作。物资配送队每天分时段错峰配送居民生活物资300余份,药品采购组每天定点外出为居民采购药品60余份。在了解到部分居民煤气卡需充值后,组织4次外出煤气卡代补办代充值业务。每天直到凌晨2点制定好当日的核酸采样方案、调配好人手、调试好设备等各项工作就绪后,王春荣才能睡个安稳觉。

疫情发生以来,小区防疫任务愈加繁重,由于不停地调度安排,王春荣有时候忙起来两天一夜不睡,尖细的嗓子哑了又哑。虽然每天接打志愿者、居民求助电话150余个,却在半个多月没有接打过家里的一个电话。她是全家最小的孩子,也只是刚入职一年的小姑娘,疫情当前,她以勇于担当和细致服务全力守护着社区居民,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着“95后”党员干部的担当。

■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卢林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