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领域,台积电的份额和市场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不论是市场营收还是代工尖端技术,台积电如果是第二名,那么第一名一定是空缺。不过在一轮禁令后,台积电方面也表态,在9月14日之后,与华为的合作将终止,而当时便有消息传出,能替代台积电对华为供货的企业当属中芯国际。
从体量上看,中芯国际在国内的实力仅次台积电,是大陆最尖端的芯片代工企业,同时也是全球第五大芯片巨头。可是从技术上看,中芯国际无法替代台积电高端芯片的技术,即便能给华为供货,大概率也是中低端芯片为首。然而就是这样潜在合作的可能性,都能引来美国的担忧,据媒体报道,美国想将台积电一并纳入“黑名单”。
后来中芯国际发表声明,表示中芯国际一贯是按照法律规程办事,并且是合规经营。然而很多国内的网友对此并不买账,要知道对比于华为之前被列入“黑名单”敢于抗辩的气势来看,中芯国际的声明总有些谨小慎微,最后寄希望于双方沟通交流,进而化解歧见和误解。
说句实话,中芯国际被打压远远不是对方给出的冠冕堂皇理由,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大家都懂,这一点上华为已有深刻体会。所以说,中芯国际是不是真的清白,在美国看来根本不重要。
不过在国内的一些网友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既然把中芯国际拉入“黑名单”,那中芯国际也可以没有顾虑,跟华为一起发展,解决华为的芯片之围,没准还能让中芯国际走上“去美化”的道路,将企业的主动权拿捏在自己的手中,在核心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
表面上看上去确实是一条生路,可是要落到实地去执行,终究还是大家想多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中芯国际几斤几两。中芯国际无法给华为代工是因为什么?那是核心技术上无法脱离美国的技术依赖,要不然第一次的声明中也不会说无法为特定用户做芯片代工。
退一万步讲,中芯国际如果跟美国正面刚,企业能获得网友的支持,可是对于企业的发展并无好处。一方面,美国授权的技术可能无法使用,即便是毫无顾忌地使用,抛开一些潜在的赔偿不谈,届时只会给美国留下另一个打压借口。另一方面,中芯国际的实力解决不了华为当下的芯片困境,高端芯片全在台积电的手中,而中芯国际之前的声明也写道,不能给华为代工,这不会因为打压就能实现的反转。
当然,一旦将中芯国际拉入“黑名单”,那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都是摧毁性的打击。拉入“黑名单”意味着所有美企或者拥有美国技术的企业,在供货前需要拿到许可申请,不仅会使得交易流程更为繁琐,而且多半数的集成电路公司都将受到影响。毕竟美国半导体协会曾表示,其自身的产业链将遭到严重破坏,另有数据显示,美国半导体公司在全球份额如果下降超过3成,多年建立的领导地位将荡然无存。而这样的结果恐怕美国自己都承担不起。
由此可见,将中芯国际拉入“黑名单”,不仅无法解华为芯片之围,反而产生的后果比华为要更严重,全球半导体行业届时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这无异于自绝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