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淑玉
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15年,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科长、主治医师程晓松始终秉持着“爱心、耐心、真心、细心”的工作理念,在防艾战线上挥洒热情、传递温暖,认真对待每一位工作对象,在平凡的工作中诠释着“医者仁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辛勤付出换来社会各界的肯定,她所带领的科室多次被评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个人也多次被评为省、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程晓松获评“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艾滋病防治工作岗位技术标兵”;2021年,程晓松获评“山东好医生”“齐鲁最美健康卫士”。以行动为艾滋病患者带去更多温暖与支持,程晓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防艾天使”。
程晓松在进行防艾工作。
因为关心,所以走近
2006年,带着12年部队生活的历练,带着对全新工作的憧憬,程晓松来到烟台市疾控中心,开启了自己的防艾生涯。
自愿咨询检测是艾滋病防治服务的“窗口”,求询者形形色色。面对全新的工作全新的挑战,程晓松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很快便独当一面。作为咨询员,她始终设身处地为求询者分忧解难,用超常的耐心和细心赢得他们的信任,鼓励他们将内心的困惑和面临的难题倾诉出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预防艾滋病。多年来,程晓松为数千名求询者提供了暖心、专业的咨询服务。
程晓松的咨询室里摆了一只可爱的玩具熊,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咨询者在10年前送的,因为恐艾,她的咨询前后持续了两个月。程晓松通过不厌其烦地讲解,终于打开了她的心结,消除了她的疑惑。“每当看到这只玩具熊,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无限动力。”程晓松说,“它不仅代表感谢和肯定,更是一种鞭策。”
因为真心,所以贴心
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事项繁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男同性恋者是工作中接触最频繁的人群,要打消他们的顾虑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
不论如何感染的,感染艾滋病病毒都是不幸的,在程晓松的眼中,他们不仅是病患,更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他们需要倾诉,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程晓松这样说道,“虽然有些问题我帮不上什么忙,但静静地聆听对于他们而言也很重要。”面对情绪极端的患者,她也从不畏惧,耐心开展防治服务和心理疏导,用专业的知识为患者解疑答惑,用温暖贴心的话语鼓励患者,平复了一颗又一颗受创的心灵,使他们真正融入我们的社会,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不辍耕耘同时,程晓松也收获了无数的信任与肯定,很多感染者都从她的服务对象发展为贴心朋友。其中有一位感染者,平时与程晓松没有太多见面的机会,但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在每年春节发来祝福信息,虽然是只言片语,却让人看到了他健康的、努力的生活态度,这让程晓松很欣慰。
因为热爱,所以守护
宣传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蔓延的重要手段,广场、街道、KTV、酒吧······等场所都是艾防工作者的战场。周末、节假日、深夜就是他们的服务时间。
从一名普通战士到艾滋病防治科科长,虽然也有调换工作岗位的机会,但她对防艾工作始终“一往情深”,难以割舍。程晓松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的艾防宣传、干预工作中,她每年随访感染者上百个、走进各类场所50余个、提供专业讲座20余场。
程晓松从未停止防艾宣传的步伐。
通过建立友好关系、真诚细致沟通、提供力所能及帮助等一系列服务,程晓松为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做出了积极贡献。
防艾抗疫,一路同行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艾滋病防治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部分患者及时取药出现困难,随时可能出现断药风险。程晓松迅速组织各级工作人员主动排摸,查清辖区内在治患者疫情期间流动情况,实时掌握本地滞留外地、外地滞留本地以及在本市被隔离人员情况,并采取药品邮寄、送药上门、异地借药等措施进行后续服务,努力为每一位艾滋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在做好防艾工作的同时,程晓松作为流调队员、业务骨干先后多次参加外地新冠疫情现场流调处置工作。流调溯源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最为核心和迫切的任务,流调快一秒,疫情扩散的风险就会减一分。她充分发场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于担当的精神,圆满完成了每一次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程晓松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工作中诠释着“医者仁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艾滋病不仅仅是医学问题、健康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艾滋病防治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组织需要、人民健康需要,我愿做一辈子的防艾工作者。”程晓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