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劲笔,就是一杆正义的枪,鞭挞丑恶,也歌颂仁爱正义;一组镜头,浓缩人间万象,关注热点,心系家国安康。瑞丽疫情发生三年以来,瑞丽融媒人逆行而上、深入“疫”线,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着这座城市在抗击疫情中的温暖和感动,用行动诠释着全媒体时代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11月8日,是第23个记者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瑞丽融媒记者编辑们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着有力的舆论支持。他们是这场战“疫”的记录者,也是参与其中的“战士”,他们的身影同样令人感动。
分工不同 责任相同
“每一个镜头、每一个文字、每一组数据,都要认真审读、斟酌、推敲。每一篇稿件都要确保不出错,让新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对我的岗位最起码的要求。”伏玉洁是这样看待这份工作的。
在三年的抗疫报道中,瑞丽融媒人的编辑审稿岗位全员在岗,白天网格、夜里值守、新闻工作都得兼顾。
作为新闻稿件的最后把关人,每天审读完记者一线采访回来的鲜活文字,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间节点,把客观与真实、感动和希望发布在各个平台上,鼓舞当下、铭刻历史。“我们的一线记者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周末,多久没有休息了,只要是有采访任务,他们绝对不会说一个'不'字,都是勇往直前。非常时期,我们尽管无法到抗疫前线,但在后方,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职责及时传递参考信息,传播战‘疫’正能量。哪怕是能带来一点点光,我们都愿为之奋力前往。”
眼下,疫情仍未解除,战斗仍在持续。作为新闻“战士”,同样不获全胜不言成功。她说:“我们都是在一个黑暗的隧道中前行,但是我们相信光明就在不远处,人间烟火的瑞丽一定会来到。”
冲在一线 到最接近新闻的地方去
“每次采访结束,我都想第一时间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第一时间告诉大家最真实的情况。”这是参加新闻工作七年的90后记者郑洁,面对瑞丽疫情最直观的感受。
说起家人她有感动,亦存愧疚:“我是陇川人,两年时间回家了两次,家里面的父母在这个特殊时期非常担心我。虽说这些年家人已经从开始的不解到之后的了解,再到现在的支持,但是每次电话还是让人心里有些许五味杂陈。”
既然选择了记者这份职业,就意味着付出与奉献。在瑞丽疫情防控工作中,为了将更多的信息及时传播给广大群众,她直面疫情,扛起责任,走进村村寨寨,第一时间传递真实情况和准确数据。
冲在第一线,肯定会有“危险”的瞬间。“2021年4月,因为采访需要我们进入还是高风险区的姐告。如果不是在现场,那种紧张感,是很难体会到的。采访回来之后,我的很多朋友问我,你小姑娘一个不害怕传染啊,我坚定回答‘不怕’。我知道,这时候,深入一线的记者不恐慌,才能引导市民不恐慌。”
微光与平凡 让最真实的瑞丽与大家同在
瑞丽疫情发生后,张丽婷是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报道之中。
这些日子她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不少。她每天都穿梭在瑞丽的大街小巷,小区社区,哪里最受市民关注,哪里就会有她在现场采访、拍摄、出镜的身影。在这场战役中,许许多多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都成了她镜头和笔触下的主角。她用文字和影像把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的感人故事一个个传递出去,这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一股共同守护家园、守护瑞丽的大力量。
大家齐心战疫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却也有令她特别记忆犹新的:“每次到基层一线采访,瑞丽的干部职工那种敬业奉献的精神太让人动容,他们有些是带病上岗,却没有任何怨言,他们都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座他们深爱的城市好起来。”
“说不怕病毒感染那是假话,我们也有家人,所以我们每次深入高中风险区采访的时候,我们都尽量做到小心再小心。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快真实客观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出去。”张丽婷说,同心同向,平凡之力,也能汇聚成不平凡的力量。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记者,张丽婷用最平凡的视角记录着最平凡的故事,但是在这些平凡的瞬间里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最不平凡的力量。这些力量也是我们瑞丽这座边城最厚重的担当与力量,同时,也是瑞丽这座城市的真实、温暖与感动。
一名老记者的责任与担当
“你们一线记者如果人不够,可以随时叫我,我随叫随到,随时待命。”瑞丽疫情发生后,本是单位技术骨干的祁魁主动请缨加入一线采访。三年来,他任劳任怨、服从调派、闻令而动,在医院、在社区、在守边点、在管控小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面对病毒,任何人都一样会心生恐惧。他却逆行而上,用自己的镜头和文字,记录下那些不分白天黑夜的守边人、疲惫而细心的医务工作者、耐心宣讲政策的政府工作人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爱心企业,他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瑞丽加油。
“作为一名从业10多年的老记者,面对疫情,我必须在场。身为一名党媒记者,守土有责,是一个新闻人最起码的职业操守。第一时间记录和传播真实的信息、温暖的画面,是记者这个职业赋予的责任和荣光,我责无旁贷。”
“我是在疫情期间火线入党的,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履行着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祁魁说,他记录下了瑞丽最初的紧张和焦虑,记录下抗疫过程中的坚定和坚持,也记录下这个城市的许多感动。
95后的她 用行动彰显成长与担当
“我到瑞丽市融媒体中心工作后不久,瑞丽就发生疫情了。”作为一名2019年新入职的记者,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江玲梦来说注定不平凡。在疫情发生后,这个95后的小姑娘一直时刻准备着。但这份压力,对于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她无疑是个挑战。“在这场特殊战‘疫’中,媒体人犹如战士,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责任和担当,也是情怀和坚守。”江玲梦说,在疫情一线采访的我们有疲惫、有委屈、也有担心,但是换来一篇篇及时、鲜活的新闻报道,能坚定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我们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说起从事记者这段时间的感悟:“去年到畹町采访已经七十多岁的界务员李洪刚,老人早年因为意外手臂被截肢,守护界碑四十多年。他采访中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能入党,因为他觉得自身残疾入党会拖了党的后腿。当时很受感动,感叹于老一辈人对党和国家纯粹的热爱,同时也被他四十多年的坚持感动,也在他身上看到了他对这份工作的珍视和骄傲。”
记者是一个有担当、有热血的职业。追问真相,能带来力量;传播温暖,能够带来希望;守望现场,能够记录历史。这场疫情让我们一起见证了江玲梦毅然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用行动彰显了年轻记者的成长与责任、奉献与担当。
媒体记者的“娘家人”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的记者始终冲在一线、坚守一线,他们用汗水、责任和担当诠释了记者这份神圣的职业。”瑞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岳三旺在岗位上,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当“宣传员”又当“服务员”。
他克服工作和家庭的困难,24小时坚守在抗疫宣传“疫”线岗位,他的工作同“疫”线一样,每日根据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策划选题,再与相关部门联系确认情况后指派采访任务,确保宣传工作始终围绕防控工作中心和大局,政策措施解读到位、及时回应关切。他鼓励大家广泛收集、推送新闻素材,总能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点,及时组织采访,用一大批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记录着这场抗疫战争中的点滴。
这个记者节,因抗疫而特殊。节日的镜头转向记者,但瑞丽融媒新闻人的镜头永远对准大局,对准基层,对准未来,对准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对准瑞丽这座英雄的城市。
德宏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杨立 李俊臣 许三定 董家俊
责编:张文娟段晨阳审核:陈仲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