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变异毒株肆虐欧美,国人如何应对下一轮流行株?

截至2023年1月2日,XBB.1.5已在全球至少2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最近,奥密克戎新变种XBB.1.5在欧美迅速蔓延。2023年1月8日我国入境大门打开后,XBB变异毒株是否会在国内造成大范围流行?尤其是在全国部分民众已经“阳康”后,XBB变异毒株传入我国造成二次感染的机会有多大?这一系列的问题备受大众关注。

根据美国每周监测病例的预测中,XBB.1.5的占比于2022年12月30日已经达到40.5%,可能取代 BQ.1.1和BQ.1成为美国的优势流行毒株。截至2023年1月2日,XBB.1.5已在全球至少25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

对此,有科学家表示,由于具有极高的“免疫逃逸”能力,XBB.1.5已经迅速取代BQ.1.1和BQ.1,成为美国的头号流行毒株,或会在2023年掀起新一轮感染高峰。

国家传染病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XBB是奥密克戎的一个亚变体,于2022年8月首先在印度被发现,9月由科学家首次命名,被认为是2021年早些时候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奥密克戎亚变异体BA.2.10.1和BA.2.75的“重组”。XBB已经进一步演变成为XBB.1和XBB.1.5,其中后者是目前在欧美部分国家迅速上升的变异株,并且在一些国家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但看起来其造成的症状并不比其他变种严重许多。

“如果感染过BA.5.2或BF.7等奥密克戎变异株,短期内再次感染XBB的几率非常低。”王新宇说,从2022年12月看到的数据显示,国内流行的变异株仍然是以BA.5.2和BF.7为主,XBB有极少数的分离得到,并且仍以国外输入为主,症状和其他奥密克戎的变异株似乎并无差异。

XBB尚未在社会面造成本土传播

实际上,XBB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衍生的两个变异株BJ.1和BM.1.1.1的重组毒株。随着XBB系列子代亚分支在美国等国家流行比例的逐渐增加,XBB 衍生的子分支XBB.1.5相比XBB其他亚分支,其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

针对XBB的讨论,在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就已经开始。当时,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我国多地已发现新冠奥密克戎BQ.1.1和XBB分支。其中的BQ.1.1与曹云龙及其团队此前在7月预测并构建的病毒突变高度一致。

许文波指出,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这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也显示,根据我国的监测情况来看,2022年10月至12月,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已经发现输入XBB病例199例,包括9个亚分支,其中4例为XBB.1.5输入病例。10月至12月共报告发现本土XBB病例16例,全部为XBB.1进化分支,主要集中在10至11月份,12月份仅为1例,暂未监测到XBB.1.5本土病例。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绝对优势毒株。

而在近日,陈赛娟联合公卫团队发布的监测报告指出,上海近期30个奥密克戎主要亚型中,在欧美广泛流行的BQ.1和XBB占比超过1/3,25例XBB家族中有3例XBB.1.5。对此,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目前上海所发现的奥密克戎BQ.1和XBB毒株,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

除了上海,杭州市疾控中心也发布了最新的病毒株监测情况。结果显示,近一周杭州全市本土病例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及BF.7,其中BA.5.2占54.17%,BF.7占45.83%。同时,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也检测出了XBB、BQ.1、BQ.1.19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

也就是说,基本上国内目前的XBB毒株主要在入境人员中发现,而尚未出现大范围的本土传播。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病毒与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吴超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三个月以来,我国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但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国内的毒株主要以BA.5.2、BF.7为主。

如何应对XBB的传播?

那么,在2023年1月8日入境大门打开后,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XBB传播?

吴超教授认为,每一个变异株的产生都是为了逃避免疫,这也是由于在广泛的人群中传播时,如果人类免疫力好,就会把那些不变异的毒株杀掉,而变异株存活了,就可以传播给其他人。所以,变异本身是病毒存活的一种方式,变异是永恒的,不同的变异株在免疫逃逸和对人体上呼吸道的侵袭能力上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不同的临床表现。

“作为一个呼吸道的常见传染病,只有把它常态化,或者只有把它当成流行性的疾病,才能科学地应对这个疾病。实际上,人类在感染新冠病毒过程中,人体对于病毒的适应,对于病毒的免疫识别、免疫控制,起到的作用比较大。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有强大的免疫功能,我们对于抗原的识别能力和清除能力不需要怀疑,几万年来人类的进化,一个重要的本领就是对于病毒、对于病原体的识别和控制,这是任何药物替代不了的。” 吴超教授说,“当我们被所有的病毒细菌感染后,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受到非常好的训练。这种训练,就是人类得以长期进化,站到食物链顶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当前,第一批感染者已经“阳康”,但转阴后,是否可能会出现二次感染?对此,吴超教授认为,“一次感染以后,我们集体产生足够的保护性。这个保护性有两方面,一方面,所谓的体液免疫,B细胞会分泌大量的抗体,感染之后在4周内抗体会达到高峰,3-6个月之后会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剩下一部分记忆型的B细胞,会记住奥密克戎的病原,当再次接触毒株时,即便是感染,症状也会相对较轻。”

其实,一个人在未来有可能多次感染新冠病毒,正如我们一生当中可能无数次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其它呼吸道病毒。但是,感染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让人体储备更多记忆型的B细胞、更多记忆型T细胞、杀伤细胞。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部门主任Barbara Mahon所言,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XBB.1.5的症状会更严重。

“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其实就是针对人体免疫防御系统,通过多次注射获得免疫的,感染更是如此。比如三针疫苗接种后,第四针会有更好的加强作用,异源性的疫苗加强会有更好的免疫效果,采用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的人群,第四针采用腺病毒、雾化或者用mRNA疫苗,可以获得更好的免疫作用并可防止疾病的加重,特别是减少老年人发病后的死亡。”吴超教授说。

缓解病毒流行带来的恐慌

哪怕XBB毒株尚未在国内造成大流行,但对于这一毒株的恐慌已经出现。

在XBB备受关注之际,有网民指出,出现XBB1.5病例感染之后,会无意识地腹泻,呼吁大家囤积蒙脱石散。这也使得囤购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等药物在一时之间兴起,甚至出现脱销的情况。

CIC灼识咨询总监刘立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蒙脱石散属于止泻类非处方药药品,医药电商平台及线下药房均可直接购买。2020年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消化系统诊疗专家共识》就指出可酌情选用蒙脱石散止泻。因此,在病毒大范围扩散的这一时期,蒙脱石散的需求量增大,药厂现货紧俏,供不应求。本次蒙脱石散脱销使得资本市场上相关企业备受关注,多家药厂股价大涨,销量、营收大增,订单量大幅增加。

“目前很多厂商都处于满负荷生产或扩产的状态,有些把退烧药作为非核心产品的企业也开始复产相关药品,因此,药企短期业绩一定是明显增加。然而,实际药物的毛利率有限,短期内业绩增加主要靠加大生产产生的规模效应,长期看单个企业的业绩增长应该是有限的。”刘立鹤说,随着全国多地免费发放退烧药、推行拆零销售、生产企业产能提速以及监管加强等各项措施的到位,退烧药紧缺现象明显缓和。

那么,当下究竟该如何正确应对XBB变异毒株?后续倘若出现其他变异株,又应该如何处理?

“当前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例如,如何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疫苗的接种?如何判断老年人群的基础病状况?如何提高三级医疗特别是基层的医疗水平,特别是基层医疗照顾程度和可及程度?这是我们紧急需要做的事情。”吴超教授强调,经过三年的抗疫,医院、医生们已经身经百战,并能针对特殊人群做好科学的、规范的救治。但重要的是,广大民众需要了解更多疾病的规律和特点,避免疫情大范围暴发时产生焦虑、恐慌、无助的情绪,避免出现盲目的囤药、一旦发热冲动性地一拥而上去医院的行为。

(作者:季媛媛 编辑:林虹,见习编辑,张铭心)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