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加速升值,继上个月大幅升值1.82%之后,在9月份前半段升值幅度再次超过1%,在岸人民币汇率已经连续保持8周上扬,特别是在最近三个交易日中,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1%。5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开启了2018年以来最凌厉的一波升值。离岸人民币汇率从7.19升值到6.81,升值幅度达5.3%。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破6.8关口,运行于6.75元附近,或许接下来升破6.7已无太多悬念。但与往常似乎不太一样,面的突如其来的快速升值,市场和社会层面反而并不十分强烈。谈定的原因何在呢?
双向波动的市场行为
在很多人看来,当前人民汇率升值更多表现为更加市场化行为,有些人结合上轮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过程作了一个比较,他们认为:上一次人民币升值期间,中国对外经济严重失衡。2007年,经常项目顺差占我国GDP接近10%,甚至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认为人民币汇率被显著低估,直到2016年起,IMF认为人民币汇率接近中长期基本面水平。而现如今,不仅中国经济和人民币市场运行更加稳健,人民币本身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交易占比快速提升的同时,一些国际机构甚至预估,人民币很快就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国际支付货币。
双轮驱动表现明显
之前的人民币升值,过多地表现为人民币被动升值,就是人民币受美元影响较大,通常表现为美元贬值后的被动升值。但在当前市场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因为在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幅度明显大于美元贬值幅度,甚至在美元指数走强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人民币意外升值的情况。这背后的重要因素是,或许正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一方面美元持续贬值,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成长健康快速,被动和主动双轮驱动,成为当前人民币升值的有一个特征。
升值利弊的变化
当前经济环境中,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似乎,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传统意义上在实体经济上有利进口和不利出口,表象生依然没有问题。但这里就牵涉到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也许在当前的市场表现中,甚至已经让人产生人民币比美元更为坚挺、安全的感觉,这对于境外资金的流入和人民币国际化自然利好。同时,在当前国际贸易中,早已不是进出口买卖那么简单,虽然国内疫情形势得到很好控制,经济成长早已率先步入上行通道,但是很多国家疫情形势依旧严峻,其中叠加的贸易摩擦悬而未决,人民币升值或许可以适当缓和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在另一方面为出口贸易创造利好条件。
尽管当前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跌破6.8元关口,尽管本轮人民币升值依然会产生很多弊端,但从淡定的市场反映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次人民币升值的不一样。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