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9 月 20 日,第七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50 位获奖科学家走上领奖台。这项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公益奖项,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每位获奖人将连续 5 年获得总计 300 万元奖金。据介绍,今年获奖人的研究涵盖人工视网膜光感修复、非阿贝尔任意子的产生和操控、光电赋能人工酶、火星岩石漆中寻找生命标识、植物生长素的分秒级调控、神经性耳聋药物研发、可信视觉计算、载人密闭空间二氧化碳转化应用、星球移动探测机器人、海底隧道缝养灾变防控等一系列前沿突破,聚焦原始创新,呼应国家重大需求,深入科学技术“无人区”。七年来,科学探索奖已资助 347 位科学家。在获奖当年及以后,获奖人中有 11 人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在全球顶尖科学刊物《细胞》、《自然》、《科学》上共发表论文超 40 篇,他们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最前线的“主力军”。今年的颁奖典礼也创了三个历史新高,历届以来最多的年轻科学家、女性科学家,更多的地区和机构拥有了自己的获奖人。首先,今年设置的“新星名额”,在满足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下,在 10 个资助领域各提供 1 个“新星名额”。这一设置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申报,今年申报奖项的年轻科学家有 261 位、占比 21%,几乎是去年的 2 倍。在 50 位获奖人中,有 13 位是年轻科学家,其中有 6 位是“90 后”。在信息电子领域,6 位获奖人中有 3 位是年轻科学家。其次,“科学探索奖”尊重女性科研人员的现实情况,重视她们的成长发展。去年奖项放宽了女性科学家的年龄申报门槛(男性 45 岁及以下,女性 48 岁及以下),今年在“新星名额”方面,也做了类似处理(男性 35 周岁及以下,女性 38 周岁及以下)。与此同时,还着力在评审各阶段提升了女性评委的比例。今年女性获奖人数创历史新高,共 9 位,占比 18%。此外,继奖项从 9 个领域扩展到 10 个领域后,今年获奖人覆盖的地区、机构都更广泛。50 位获奖人来自 15 个城市的 33 家机构(去年 13 个城市、28 家机构)。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蓝鸢梦想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