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伦敦的一间手术室里,发生了一件让全球 AI 圈和医学界都震惊的事。一名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几乎全身瘫痪的男子,在植入马斯克的脑机接口装置后,仅凭「意念」操控了电脑。
这不是实验室里的模拟画面,也不是科幻电影的特效,而是现实世界中的让人类大脑重启的按钮。这一幕,让人同时感到敬畏、好奇,也有些害怕。毕竟,当思想可以被机器读取,人类和科技之间的界线,也会变得模糊。而这位男子,名叫 Paul。在伦敦大学学院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们围着一台精密的机械臂。那是 Neuralink 的手术机器人 R1。它能以显微级的精度,将比头发丝还细的电极线植入大脑皮层。
接受手术的,是一位名叫 Paul 的英国男性,患有运动神经元病。这种疾病会让神经逐渐退化,最终丧失语言与行动能力。对 Paul 来说,连想说话这件事,都变成了徒劳的信号。植入完成后,他的头骨上被安上了一枚硬币大小的装置。通过无线连接,脑中的电信号被实时传输到外部电脑。几小时后,医生让他尝试「想象」自己在移动光标。
屏幕上的箭头,轻轻晃动。第一次,他还没能控制方向。第二次,光标开始缓缓地向右滑动。十几分钟后,Paul 在屏幕上打出了第一个单词:Hello。那一刻,他的家人坐在监控屏前,看到他重新「开口说话」,不禁落泪。Neuralink 在英国的这次芯片植入,属于其国际临床研究计划 GB-PRIME 的一部分,合作机构包括伦敦大学学院医院与纽卡斯尔医院 NHS 基金会信托。或许对 Neuralink 来说,这些信号只是数字流;但对这些病人而言,这意味着身体沉默多年后,大脑终于可以重新启动。Neuralink 的核心装置是 N1 芯片。它比硬币还小,却能通过 64 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电极线,与大脑皮层相连,捕捉上千个神经元的放电信号。
Neuralink 表示其设备可以帮助患有严重疾病的人控制外部设备这些信号本身没有语义,像一团混乱的电流噪声。而芯片的工作原理,就是让 AI 模型去「学习」这些信号背后的规律 —— 当人产生「移动」「点击」「拿起」的念头时,大脑中会有特定的神经模式被激活。Neuralink 的手术机器人完成植入后,芯片会立即开始工作。几乎在患者苏醒的瞬间,它就能捕捉到大脑神经活动的实时变化。Neuralink 这样描述这一过程:我们的系统能够以高保真度记录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并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特定的神经模式与具体的操作意图相对应。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761-x这意味着,大脑不需要发出声音或动作,只要思考,机器就能理解。几个月前,Neuralink 在官方 X 账号公布了新的实验画面:Nick,一位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患者,失去了双臂的活动能力。而现在,他正用脑机接口控制一只机械臂,把勺子稳稳送入口中。Neuralink 还展示了另一位受试者 Paul 的训练进展。他不仅能通过意念操控电脑光标,还正在和工程师一起,尝试用这枚芯片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 ——「战争黎明」。在这两段影像里,AI、神经科学与机械系统的边界被彻底打通。机器不只是「工具」,而是身体的延伸;意识不再被困于脑海,而能直接触碰现实。这正是马斯克的愿景:Neuralink 的目标,是让人类思维成为计算的一部分。当奇迹不断被复制,它也开始变成一种新的现实。根据 Neuralink 发布的数据,目前全球已有 12 位受试者植入了其脑机接口装置,累计使用时间超过 15000 小时,总佩戴时长达 2000 天。
从伦敦到加州,越来越多的大脑与芯片连接。人类的思想,开始以神经活动的形式出现在数据表里。那些闪烁的点,代表着神经元的放电;而在这些数字背后,是每一个仍然努力重启的生命。然而,问题也清楚地摆在眼前。目前,Neuralink 的临床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所有受试者都面临同样的风险:植入装置可能感染、位移、失效,信号衰减也可能导致数据解码不稳定。而更深层的隐忧在于 —— 数据的归属权。在脑机接口中,最核心的资源不是芯片,而是「脑信号」本身。那是一个人最私密的活动:记忆、欲望、犹豫与冲动。这些被采集、存储、分析的数据,未来该由谁掌握?是医院、公司,还是患者本人?
对此,卫报评论道:当我们把人脑视为信息系统,就必须思考:谁有权访问它?又是谁能关闭它?在一些学术讨论中,研究者提出「神经权利」的概念,它被认为是未来人类必须面对的全新人权形态。智利、欧盟都已着手起草相关法规,试图限制企业对脑数据的滥用。但现实显然比立法更快。在马斯克的设想里,Neuralink 的终极目标不仅是医疗辅助,而是让人类与 AI 实现直接共生。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们的思想、情绪甚至梦境,都可能成为算法的输入。
对 Nick 与 Paul 而言,这一切只是生活重新被点亮;但对整个人类来说,这也是一次新的边界试探。我们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科技让人重获声音」,另一边是「思想开始被记录」。而脑机接口,正是那条模糊两者界线的光。Paul 在屏幕上打出第一个「Hello」,Nick 用意念让机械臂喂自己吃饭,这些看似微小的动作,其实都在重新定义「连接」的意义。科技让他们重新被世界听见,也让我们重新看见人类的潜能。但在奇迹与焦虑之间,我们也需要新的勇气,去面对一个正逐渐读懂我们的未来。参考资料: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原标题《Neuralink 芯片入脑让瘫痪男子重新开口,家属泪崩!》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蓝鸢梦想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