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各个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纠缠之后,此时你已经不是当初那一个对逻辑学完全无知的小白了,逻辑学各个概念--大脑里对逻辑学各个概念的认知--把对各个概念的认知衔接成一个逻辑框架。
此时,你已经跃跃欲试,想小试身手了,学习逻辑学,构建大脑里的逻辑框架,最终是要用来对事物进行逻辑思考!
你可以试着自己去对一个事物进行解读,事物-属性-感觉-知觉-表象表征-抽象表征-思维的推理-思维的论证,自己是按照这样的一条线索,一步一步深入去解读事物。当然还要结合另外一条线索,事物--大脑里的逻辑框架--对事物的认知。同时采取2条线索来解读一个事物,在解读事物的过程中,要用到大脑里的逻辑框架对事物形成认知。
举个例子,一个事物,如何去认知这个事物呢?要了解一个事物,是要透过其属性来了解一个事物的,看下图
一个具体的事物,比如苹果,会有许许多多的属性,有些是性质属性、有些是关系属性。比如:颜色、形状、软硬,这是苹果自身具有的性质属性。比如,苹果搁置在盘子里,这时苹果与盘子就构成了关系属性。比如; 苹果与榨汁机的关系,这时苹果与榨汁机构成的关系属性。
苹果与其它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关系属性。苹果自身具有的一些性质,这就是性质属性。性质属性与关系属性分别从苹果自身和苹果与其它事物的关系来认识苹果。
但谈一个事物之时,就有了两种视角,一个是从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的视角,也就是性质属性的视角来思考事物。另一个视角,是把事物搁置在更大的环境中,从事物与其它事物关系的视角来思考事物。这两个视角,保证了对事物认知的全面性,即认识了事物本身的性质属性,还认识了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
从事物到对事物的认知,这之间就要调用人自身的感官通道,通过各种感官通道,认知事物的个别属性,当然还可以继续深入下去,从事物到感觉,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像,从表像到抽象,从表像、抽象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