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编者按】本章节内容来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撰写的《重估与重构: 后疫情时代中国医药生物产业的分化演进——金融界机构投资者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企业峰会(2020)专题报告》。该报告重点研究后疫情时代创新驱动下,医药生物产业格局重构趋势与演进方向,进行汇总、解读与展望。报告分为产业综合研究、细分领域梳理、医药生物创新聚焦,以及医药生物ESG理念与实践解读4个章节。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不但公共卫生体系与人民健康安全受到极大挑战,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更是在期间忽入凛冬、遭受重创。大多数产业、行业的发展被迫停滞,企业盈利大幅下滑,消费市场更是遭遇“断崖式”萎缩。
然而,在这一特殊时期内,有一个产业领域,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着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与关注度。该产业在疫情期间的创新突破与转型发展,其代表的意义与受到的瞩目,已经远超经济领域 ,延伸至社会民生的各个角落。
这就是本报告的研究核心——中国医药生物产业。
早在上世纪末,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便已经拉开了帷幕。近10年以来,以医药、医疗、医保三条主线构成的“新医改”,从政策层面、经济层面,推动着中国医疗体系,以及中国医药生物产业的向上、向好前行。2018年,以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为标志,“新医改”步入深水区,倒逼中国医药生物产业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新阶段迈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则是在正处于转型升级周期内的中国医药生物产业背后,又狠狠推了一把。自此,产业核心价值重估、市场基本格局重构,开始了指数级的加速,中国医药生物产业内部各细分领域,各自向着不同的技术阶段、市场阶段,分别进行着程度不同的专业化演进。
本次《重估与重构: 后疫情时代中国医药生物产业的分化演进——金融界机构投资者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企业峰会(2020)专题报告》,正是在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经营三重视角下,对这样的重构趋势与演进方向,进行汇总、解读与展望。报告中,无论是立足产业、政策、资本、资金的综合研究,还是对7大细分领域的具体梳理,又或是对产业内部创新力发展、社会履责特征的特别关注,都是统一在这一主题之下,为市场重绘后疫情时代产业发展蓝图,提供信息依据与客观意见。
本报告内,蕴含着大量关于医药生物产业的信息发现、观点分析,以及未来判断,而这些的基础,则都来自与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下设的医药生物工作室长期以来对产业的关注与积累。早在一年前,金融界上市公司中心便清楚的认识到了产业市场精细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市场对于媒体、智库行业专业化需求标准的提升,特成立了医药生物、房地产、电子信息这3个专业化工作室团队。而本报告作为工作室首份权重报告产品,再加上报告发布所在的“企业责任与长期价值 金融界机构投资者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企业峰会(2020)”活动,就是医药生物工作室长期研究体系建设、研究成果积累的一次集中释放。
2017年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成立以来,一步步构建并完善了“Z金融界上市公司评价体系”、“Z资本市场产业链研究体系”、“Z资本市场事件研究体系”等对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进行不同侧重研究的理论、人员,以及产品体系,并定期推出了如《数说高质量》系列报告等权重报告产品,对研究体系、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而以产业工作室团队的成立为标志,研究院正式将不同研究体系的外延与内涵,拓展至了产业、行业层面,以更高的专业化程度,聚焦具体国民经济产业,以及其在资本市场中投影的运行观察、发展评价、未来判断。
“与好行业、好公司一起成长。”金融界上市公司中心、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成长至今,初心未变。而随着专业能力的增长、专业研究的深入,对于实现目标的信心,则愈发充足。
本报告自年初立项以来,经过多次专项研讨、定向沟通,以此收集意见、确定框架方向。此后,又得到产学研各界专家在理论、经验方面的支持,在此,要特别感谢黄运成、何诚颖、王月丹、陈景善、张宏翔、张骥、张兰丁、邹志英、燕丽、张伟明、张仕元、何剑波、巫云峰、洪弘等特约观察员团队中,众多业内知名的学者、专家、观察者与实践者,给予的宝贵指导和帮助。
同时,报告的编制过程中,从数据收集、资料汇总、研究分析,乃至最后的内容编写、元素设计,离不开金融界各同仁的努力与付出。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来自金融界上市公司中心、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金融界智能金融部、巨灵财经、金融界品牌部等部门,参与到本报告项目组的槐静、邸超然、吴渊、于晓宇、江欢欢、路建妮、梁枫、陈若蒙、邢静、何小凤等领导、同事的辛苦工作,也感谢金融界领导们的指导和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未来,金融界上市公司中心将继续以求真、务实为基本原则,用不断创新的产品给市场带去发现价值的全新视角,助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共同为投资者提供卓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