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猕猴桃采摘的季节,走进贵阳市息烽石硐大洪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株株粗壮的猕猴桃藤蔓上绿叶葱郁,硕果累累﹔一个个果型饱满、大小匀称的猕猴桃沉甸甸地挂在枝头。
石硐中康种植基地贴着二维码的猕猴桃
“我们的猕猴桃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贵州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舒红说,一颗现代农业种出的猕猴桃,不是想摘就摘,果实生长有着严密的监控,只有当果实的糖分、农药残留和色度等达标,果农才可采摘,而且每个猕猴桃都贴着二维码,实现了国家级平台认证的电子履历背书,无需安装任何APP,只需使用具有扫码功能的手机,扫描商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经国家物联网平台解析的相关信息,从生产、采选、贮藏、销售、品牌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溯源数据链,包括品名、产地、保质期、商品类型、保存方法、制造商等源头信息,息烽的“弥天大圣”品牌猕猴桃“科技感”满满,即使卖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能拥有自己的身份。
在息烽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观摩
以数字化撬动猕猴桃品牌升级,将绿色生产、管理、营销贯穿于猕猴桃产业的全链条。据息烽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推产业持续稳步发展,该县以电商发展加大产销链接,以猕猴桃、葡萄、蜂蜜、椪柑、吊瓜、肉鸡、香肠、腊肉、辣椒制品等特色农副产品优势资源为抓手,对其产量、规模及销售渠道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归档,建成了完整的农特产品数据库,并建设双向互动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其成为农产品信息汇集、供需对接和价格发现的中心,为“息货出山”提供强有力的货源保障。
建成农特产品数据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只是息烽延伸县域数字产业链条,加速推动县域数字产业发展应用之一。息烽还对全县各商场、超市、便民站点数量、分布位置、销售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形成科学的农村产品网络销售数据库,不断夯实全渠道网络销售基础。
贵州淘宝第一村:立碑村
在息烽县立碑村,农村电商为农村群众搭起方便商品买卖的“致富桥”。香肠、腊肉、土鸡蛋、红辣椒、干竹笋……虽然已经是晚上10点,息烽县宇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龙瑞还在忙个不停。在立碑村的库房里,他正在清点白天从村民家里收购来的农产品。这些产品,第二天将会通过公司的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立碑村电商龙瑞
息烽县立碑村是贵州的第一个“淘宝村”,在村里像龙瑞这样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的例子比比皆是。早在2012年,立碑村便借着息烽县“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契机,整合各级资金,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投入。2015年8月,息烽县明确将电子商务作为立碑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2017年,《息烽县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等文件相继出台,支持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壮大。如今,立碑村已建立起电商培训、产品开发、平台运营、物流配送等电商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
今年,中央网信办公布了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息烽成功登榜,成为贵阳市唯一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的县市区。这意味着息烽将打造国家级数字乡村样板,开启智慧发展之路,大力推动“大数据+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截至今年6月,息烽移动共计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180公里光缆铺设,建成26个基站,覆盖区域北至增音站,南至开磷城C36栋,西至县职校,东至温州大酒店,县城区域5G网络全覆盖。经测试,4G手机的下载速度为每秒27-33兆左右,5G手机测速理论峰值达到每秒930兆左右。下一步,息烽移动还计划建设开通50个5G基站,实现息烽县城区域、工业园区、小寨坝中心城区5G室外连续覆盖。5G网络的低延时、高速率将改善息烽人的生活环境、畅享智慧生活、共享创新时代。
息烽虎城大道的5G基站
“数字化展示息烽、数字化管理息烽。”依托“中国数谷”贵阳得天独厚的大数据资源优势,息烽县坚定不移把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着力推进大数据与农村产业革命深度融合,以“5G+应用场景”试点项目建设为支撑,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项目建设为落脚点,盘活闲置与可利用公共资源,开发5G商用应用场景产生经济效益,搭建县域智慧城市互操作的软件体系,集成县域软件应用和信息资源,管理和展示全县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城市治理情况、民生服务情况等,使政务数据、民用数据、商用数据得到有效汇聚和积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零突破”、治理能力有提升、民生服务有改善。息烽县融媒体中心 李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娟
编辑 罗昌
编审 王太师 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