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案例:
天津银行
竞选理由:
天津银行坚定“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初心,借助“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策略,致力于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落实好“六稳”“六保”任务,推动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好。
竞选说明: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及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疫情所带来的严峻经济形势,天津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及各级监管机构部署要求,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金融是经济发展稳定器的功能,统筹金融资源,助力实体经济,构建优质营商环境。
一、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盘活资金渠道,助力民生消费
一是建立紧急融资机制,满足企业生产防疫物资资金需求。疫情初期,主动联系市工信局、国开行天津分行建立防疫物资生产资金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开通贷款绿色审核通道,两家银行共同提供60亿元紧急融资,为生产防疫物资企业送去急需的“真金白银”,用于支持天津企业加紧防疫物资生产,此项措施也被列入天津市“津21条”。
二是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延期优惠。天津银行对遭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通过信贷重组、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进行金融帮扶。在疫情前期,全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服务,对于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继续实行“应延尽延”。
三是加大债权投资力度,实现资金直达实体经济。天津银行加强承销产品创新,完成全国首单城商行创设的疫情防控CRMW(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以及天津市法人金融机构创设的CRMW;成功发行全国银行间首单民营融资租赁企业疫情防控信用债券。
四是主动联系市红十字会、卫建委,捐款人民币500万元设立“白衣战士关爱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和抚慰执行市委市政府急难险重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医护人员。
五是疫情期间天津银行网点及时复工,开通绿色通道。营业网点开业率持续达到疫情前正常水平;节假日仍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提供开户、放款、结算等服务。
二、坚持制度先行,构筑小微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约束和激励引导机制
天津银行陆续出台相关制度,制定系列措施,持续深化小微普惠金融工作。一是优化组织体系,总行层面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分别下设专门委员会,负责全行小微普惠金融业务制度建设及发展管理,各级分支机构按照“专门机构”“专门团队”和“专项政策”的标准,多层级打造小微普惠金融服务长效机制;二是优化考核体系,提高普惠金融考核权重,设立“一票否决”项,对于小微普惠金融类指标完成率不达标的机构,相应扣减综合绩效考核得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三是加大激励力度,开展专项营销活动,重点对小微线上自营贷款业务、交叉营销、小微基本账户开立等设置专项激励措施;四是制定更新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等内部制度,细化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充分调动分支机构“敢贷、愿贷”的积极性。
三、发展线上产品,利用金融科技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在“转型+创新”战略引领下,天津银行金融科技水平得到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力大幅提升,相继推出“银税e贷”“商超e贷”等线上小微普惠金融产品。同时,天津银行在疫情中寻找商机,不断调整风控准入模型,提升产品服务能力,进一步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小微金融产品。面对小微商户的特殊需求,天津银行基于自有大数据风控平台和零售中台,在5月下旬推出全线上普惠金融产品—小微商户经营贷“天行用呗”。打造“场景+支付+金融”生态圈,以个体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流水为信用支撑,为其日常经营提供无抵押信用融资秒批秒贷,随借随还。上线首日,天津市南开区某食品超市店主就申请获得3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低至3.95%。产品推出以来,市场反响良好,得到小微商户的普遍认可。截至9月末,线上自营类贷款产品已累计投放超过40亿元。
四、坚持让利于企,助力天津市打造“融资成本洼地”
天津银行坚持从天津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化解“融资难”问题的同时,用心用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率先下调“银税e贷”“商超e贷”等小微线上普惠金融产品定价,上述产品均采用信用方式放款,真正实现信贷资金对长尾、首贷、普惠客群的全面触达。同时,天津银行第一时间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大小微普惠贷款比重。从4月17日开始,全面下调利用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对天津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利率60—100个BP,降至3.95%。以“精准滴灌”方式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
今后,天津银行将坚定“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初心不动摇,借助“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策略,致力于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落实好“六稳”“六保”任务,推动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