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议题太大,可能要透过几次更新迭代,才能比较完整地展现,这个版本称之为V2.0!谈起系统思维之时,如果从实战、落地的视角来思考!有一词语是避不开的,那就是”功能“,大家在谈”系统思维“之时,往往是脱节于”实战“,脱节于”落地“,因此也少有人去探讨”功能“。因为一旦要探讨功能,就会给自己增加无尽的麻烦!至少会引进三个词语
功能的受体=功能作用的对象功能的载体,组成系统的部分或作为整体的系统,有些功能,只需部分组件即可,有件功能是需要作为由各个组件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功能,功能载体改变了功能受体的某个参数或某些参数功能是在“系统”与“系统所作用的对象”之间,啥是功能呢?就是你所设计的系统调整了“所作用对象”的某个参数或几个参数!就好如热水器这个系统调整或改变了水的温度这个参数!
基于“系统+对象+功能”的视角来思考一个系统,就是要切入实际,去创造出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正是通过执行一定的功能去改变对象的参数!就像热水器执行一定的功能去改变了水的温度!
实现一个系统,具体层面讲,就会变成了实现一个功能或几个功能,就会变成了调整或改变对象某个参数或某些参数!
今天谈一谈如何创造一个系统,这其实是一个落地的实战!这个实战要求你做一些事情去完成系统的输出,比如输出一个专属于你自己的“逻辑系统”,你要从一本逻辑学教材开始,从这本逻辑学之中要去设计一个'逻辑系统“!如何创造出一个”逻辑系统“,这涉及明道、用道;这涉及明理、用理!
明道,就是明理。行道,就是行理,就要把道理变成自己的行动。明白一条道理,还要懂得使用这条道理,知道要如何应用这条道理,要把这条道理变成自己的行动,就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方法、途径、路径“是可以不同的,方法、途径、路径要懂得“变”,变才能通!要懂得变通,当然这个”变通“是不离“道”,离开道的”变通“就是瞎变了。
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对”系统思维的认知“,变成自己日常的行动!你想要有“德”,也即有“得”,就得“行道”,就得“行理”! 要知“道”,还要行“道”,最后才有那个德“得”!
学习东西,最怕一直停留在“知道”的层次,而不去‘行道“,基于”系统思维框架“的系统思维方法论,要”知道“,更要”行道“;一旦要去实践,就会跟当下的”时“,联系起来,就会跟当时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时不同、上下文也就不同,用”理“的方法就要变通。”对系统思维的认知“用于从”复杂的逻辑学之中“去构建一个属于个人的”逻辑系统“,要做到这一点,一句话就是即要明理还要懂得用理!即要”懂得系统思维“还要懂得“使用系统思维”!
在学习逻辑学之时,自己有没有相应的痛点呢?在应用逻辑思维之时,自己有没有相应的痛点呢?要设计一个”关于逻辑学的“系统,这个系统首先要解决自身的一些痛点,当然解决痛点这是基础,进一步思考一下,这个系统还能给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创造出哪些”利益点“。即思考了痛点也思考了利益点,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啥,痛点、利益点、目的想清楚了,就可以做决定了,是否要从逻辑学之中去设计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称之为逻辑系统,用这个逻辑系统所执行的功能来解决自身的一些痛点,用这个逻辑系统执行的功能来为自己创造出一些利益点。
啥是功能呢?要更详细地理解功能,可以参考之前的专栏文章,空调是一个”系统“,比如空调的功能是啥,空调的功能是调节空气的温度!要谈功能,就要明白功能的载体与功能的受体。空调这个系统
功能受体是啥:空调功能所作用的对象啥呢?是空气!功能载体是啥:空调本身就是功能的载体!空调所执行的功能,就是功能载体“空调”改变了功能受体“空气”的参数:这个参数可以是温度,可以是湿度等!功能载体”空调“改变了功能受体”空气“的温度,这是功能的主要功能。空调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空气“的温度,可以使房间空气的温度上升也可以使房间空气的温度下降。除了主要功能,当然还可以有其它次要的功能,功能载体”空调“改变了功能受体”空气“的湿度,空调这个系统调整了空气的湿度,这是空调的一个次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