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27 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由于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建设引发内存芯片需求激增,戴尔、惠普等多家科技企业警告称,2026 年或将出现内存芯片供应短缺局面。小米等消费电子厂商已对潜在涨价风险发出预警;联想等企业则开始提前囤积内存芯片,以应对成本上升。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本月预测,内存模组价格将于 2026 年第二季度前上涨约 50%。据IT之家了解,内存芯片短缺将可能推高从智能手机、医疗设备到汽车等几乎所有现代电子产品的制造成本。这类芯片几乎用于所有存储数据的现代电子设备中。本轮短缺的根源在于 AI 热潮的间接影响:内存芯片主要分为用于数据处理的类型(如高带宽内存 HBM)和用于信息存储的类型(如 DRAM 与 NAND 闪存)。当前,制造商正将更多产能转向满足 AI 系统所需的新型、复杂度更高且利润更丰厚的高端产品,导致常规类型内存芯片供应吃紧。戴尔首席运营官杰夫・克拉克(Jeff Clarke)周二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从未见过成本以当前的速度攀升。”他指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涵盖用于 AI 的高带宽内存及用于个人电脑的普通芯片)、硬盘驱动器以及 NAND 闪存的供应均已趋紧。“所有产品的成本基础都在上升。”克拉克表示,戴尔将通过调整产品配置与组合加以应对,但成本压力最终势必传导至终端客户。这家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电脑制造商正评估所有可行方案,包括对部分设备重新定价。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局面,限制了新兴中国厂商的技术升级路径,使其难以快速填补产能缺口。总部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惠普预计,2026 年下半年形势尤为严峻,并将在必要时上调产品售价。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洛雷斯(Enrique Lores)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针对下半年,我们在业绩指引上持审慎态度,同时正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例如拓展内存供应商网络,并在部分产品中适度降低内存配置。”他指出,内存成本约占一台典型个人电脑总成本的 15% 至 18%。AI 基础设施建设竞赛已推高大型数据中心周边地区的能源开支,同时也抬升了全球顶级内存芯片制造商的估值。近期,韩国三星电子、SK 海力士及美国美光科技股价均大幅上涨,库存持续下降、供应挑战日益明晰是主要推手。SK 海力士上月表示,其 2026 年全系列内存芯片产能已被预订一空;美光则预计供应紧张局面将持续至 2026 年。专注 NAND 闪存生产的日本铠侠亦受益于供应趋紧,在去年 12 月上市后股价多次翻倍。里昂证券韩国研究主管拉纳(Sanjeev Rana)在三星发布财报后评论道:“所有与内存相关的产品,无论是先进制程还是传统品类,需求均极为强劲,而供应明显滞后。我们预计,DRAM 与 NAND 价格的此轮上涨周期将持续多个季度。”逻辑芯片(用于数据处理、AI 系统构建所必需)供应商亦可能受波及:若客户因内存缺货而暂缓下单,其业务亦将承压。中国最大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指出,当前内存短缺部分源于制造商正优先保障全球最大 AI 芯片供应商 —— 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英伟达的订单。而英伟达自身亦聚焦于组装面向 AI 数据中心的高价值、最先进系统。中芯国际警告称,内存短缺可能制约 2026 年汽车及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小米已上调其旗舰机型售价,并预计内存芯片短缺将导致 2026 年移动设备普遍涨价。联想则强调其规模优势,并认为可借供应链韧性在竞争对手承压之际扩大市场份额。但首席财务官郑孝明亦呼应戴尔观点,称此轮成本飙升“前所未有”。相比之下,苹果公司态度最为乐观。首席财务官凯万・帕雷赫(Kevan Parekh)在分析师会议上承认内存价格存在“小幅上行压力”,部分新品“成本结构略有上升”,但他强调苹果正有效管控成本。与联想类似,凭借其在电子供应链中顶级(乃至最大)客户的地位,苹果得以获得稳定的供应保障与优越采购条件。据郑孝明向彭博电视台透露,联想当前内存库存较常规水平高出约 50%。华硕也正加速囤货。两家 PC 厂商均计划在假日季维持终端售价不变,并将在新年后重新评估市场形势。SK 集团会长崔泰源(Chey Tae-won)本月初亦预警供应瓶颈风险。他在首尔举行的 SK AI 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已进入供给遭遇瓶颈的时代。众多企业纷纷向我们提出内存芯片供应请求,我们正全力思考如何应对全部需求。”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蓝鸢梦想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